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m.360xh.com/xinwen/kjzh/66346.html

充满了历史文化之谜、宗教信仰之谜、自然地理之谜的神奇之地——古格王朝,让无数旅行者趋之若鹜,无数访古者遐思不已。古格王朝的消失,使一个具有数百年历史的王朝不复存在,使一个融会着东西方文化精华的文明从此消失。

年英国人麦克活斯·扬从印度沿象泉河溯水而上,最早对古格王国遗址遗存进行了考察。由于受到地理交通环境和当时政治形势的限制,麦克活斯·扬并没有作太深的研究,但他的发现也引起了许多西方学者的注意。之后一些探险家、旅行者摄影家和艺术家们纷至沓来,对古格王国进行探奇访幽。西方学者的探测以旅行探险和艺术考察较多,他们并没有对古格王国进行综合性系统的考察。

直到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古队,展开了一系列收获巨大的考古工作。消亡了年的王国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而古格王国遗址周围不断被发掘出的房屋、雕刻、洞窟、造像及壁画等遗物,也逐渐揭开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纱。下面跟小编一起来透过面纱一探究竟。

一、古格王朝具体位置

西藏在中国的西部,古格王朝所在的阿里地区在西藏的西部,这里北接新疆,西连印度拉达克地区,南面分别与印度喜马偕尔邦、尼泊尔远西区接壤。

现在的阿里地区一共有七个县,一般分为东三县、西四县,西四县中包括日土、噶尔、札达、普兰。古格王朝的遗址包括古格王国的都城,都在札达县。

二、古格王朝的历史沿革

吐蕃王朝是整个西藏民族最辉煌的时期,7-9世纪它统治着整个青藏高原以及西域和中亚的部分地区。年,以吐蕃王朝最后一个赞普达玛遇刺为标志,曾经强盛一时的吐蕃王朝土崩瓦解,帝国进入各自为政的分裂割据时期。分崩离析的吐蕃王室后裔或割地自守,或流落荒原,纷纷建立起各自新的小王系。西藏先后出现大小7个王国,开始进入多个藩王割据的时期。

阿里临近南亚、中亚诸地深受大食、印度的影响,加上又是苯教的发源地,成为当时各种力量、各种思潮的汇集之地。10世纪中叶,王室后裔的一支吉德尼玛衮王子远逃阿里,与当地土王联姻,建立地方政权,晚年将辖地分封三个儿子,其中幼子德祖衮占据古格。由此就开始了古格王朝长达多年的历史。这样从血统上来讲古格是吐蕃政权在西藏的西部阿里地区统治的延续,古格王国从10世纪创立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但统一了西部阿里高原,而且拉达克地区也归并在古格王国的统冶之下,这也就是古格王朝沿革的由来。

三、古格王朝的历史地位

古格王国建国之初,即以征服周边、复兴佛教称雄西藏西部。此后的几个世纪,古格王国开拓疆土,抵御外侵,与周边建立广泛联系,成为西藏西部最有影响的地方政权。到17世纪结束,古格先后世袭了16个国王。在这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古格的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古格人的生活也趋于温饱小康。而在文化方面,古格更是得到了长足的休养和发展。

特别是在佛教文化方面,古格王朝十分崇尚佛教,曾经多次派人到克什米尔学经,翻译佛经达多部。与此同时,与佛教相关的塑造、绘画、雕刻等艺术文化也发展迅速,成为西藏土地上的一个重要的闪光点。年印度高僧阿底峡到阿里地区弘法,使阿里成为佛教复兴之地,佛教史称之为“上路弘法”,在西藏西陲之地掀起了佛教复兴的高潮。

古格王国的统治中心在扎达象泉河流域,最北界可达今克什米尔境内的斯诺乌山,南邻印度,西邻拉达克(今印占克什米尔),最东一度达到冈底斯山麓。古格都城札不让位于现扎达县城西的象泉河南岸,其都城附近西面的多香,北面的东嘎、香孜、香巴、皮央遗址,南面的玛那、达巴、曲龙遗址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从这个大规模的城市来看,也可以想象在数百年前西藏,古格王朝的繁荣和美好了。另外,此处还是古代西藏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中心之一,西藏的特产如藏红花、冬虫夏草等各种药材,金矿银矿等出产的贵重金属原料,以及这些金属原料所加工的佛像、饰品等都源源不断地走向了中原乃至世界的各个角落。同时中原以及世界上的商品也得以这个商埠流通到西藏的各个地区。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古格王朝长达七百余年的稳定富有。

四、古格王朝的覆灭

元朝西藏正式归入中国版图后,设立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中的“纳里速古鲁孙”就是“阿里三围”的音译。

由于西方传教士进入古格,引发宗教之争和僧俗之争。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年葡萄牙籍传教士安德多得·德·安德拉的率马奎斯等前往古格传教,取得古格王信任,发展信徒,建立教堂,引起古格僧侣集团和贵族不满。

到了年,引发内乱,国王的弟弟迎请拉达克王国(今克什米尔)军队攻打古格都城,导致王国灭亡。古格王国最终被同属于藏族的拉达克王国占据,多年的历史至此结束。古格王朝覆亡后并入拉达克,一段时间后被以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重新收回。

五、雄伟宏大的古格古城

古格古城遗址距札达县城3-4公里处,位于象泉河南岸的泽布兰村附近的一座黄土山上。现存的古格王国遗址,依山叠砌,由下而上,高约来米,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古格故城很奇特的一点是它在从一个一个土山上生出来山梁子的顶端,下面是一条在西藏西部非常有名的河,叫做象泉河。这里的地形非常复杂,有山有河,地势险要,整个古格城堡遗址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从东侧的沟底至山顶的高差达米,建筑遗存主要分布在土山的东、北两侧山腰和山顶的台地上。

山顶台地的地势起伏不大,建筑比较集中;山腰的建筑群受地形限制布局较混乱,高低参差,左右错落;北部的缓坡地带基本没有房屋建筑,只是散布着几条防卫墙而已;东侧沟对面的平地上有密集的寺院建筑遗迹。

根据年全面调查的统计数字,城堡遗址残存有房屋、殿堂遗迹座、窑洞孔、碉堡遗迹58座、佛塔或残塔基28座。多年的人为破坏和自然破坏,王宫、议事厅、民居、僧舍、碉堡等建筑全都成了断壁残垣,窑洞虽有一些坍塌、淤堵,大多还保持着原有的形制。保存最好的是5座佛殿,墙体、木结构的梁柱、屋面基本完好。

六、独一无二的独特古格王宫

由于古格地处象泉河谷,不仅宜农宜牧,而且古格所在地的地貌特殊,古格王选中了此地,并利用这里的地貌,修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独特王宫。土山顶端古格王的王宫遗址,分夏宫和冬宫。夏宫建在地面,由于年久失修,仅留断墙残垣。冬宫修在地下,现保存完好。在山顶上有一些并式暗道通往冬宫宫区,宫区中间是廊道,两边各有数十间居室,大小不一,都是穹隆顶的窑洞。冬宫之外是数十米的悬崖绝壁,站在冬宫的窗前,可以远眺群山,俯视象泉河谷。

王宫区也是古格王朝最核心的位置,位于山顶上。山顶南边有议事大厅,面积约有平方米,是当年古格王召集群臣商讨要事之处,可惜现在这一大厅仅留下围墙。这个建筑现在已经没有顶子了,它有七个门,其中三个门通向外边,四个门连接其他的建筑。根据当地的传说和考古学家的分析,这个地方应该是王宫里边的议事厅,国王在这里跟大臣们商议事情,发布诏令,就像故宫里的太和殿一样。山顶北边的建筑则显得散乱,高低错落,参差不齐,也看不到大面积的殿堂,很可能是国王和他的眷属们起居的地方。

七、古格都城里的佛教建筑

都城里的佛教殿堂保护得都比较完整,比如在王宫区里的三个佛教建筑:坛城殿、带回廊礼拜道的佛殿、护法神石窟。其中坛城殿是王宫区唯一保存有屋顶的建筑,虽然体量不大但显得非常醒目。之所以称为坛城殿,是因为建筑的正中间有一个外圆内方的坛城,也就是曼陀罗。殿内只有25平方米,绝大部分被一个立体坛城占据,周围勉强可以绕行。坛城殿的屋顶木结构是“斗四藻井”形式,天花板上绘有各种瑞禽神兽。

四面墙壁的壁画从上往下可以分为五个平行的部分,每部分都环绕殿内一周。最上面靠近屋顶装饰的是兽面衔铃铛垂帐纹;接着是横排的92尊人物小像,均为智者、大德、高僧、译师;中间的主体壁画全是大像,有五方如来、十大空行以及护法神像;下面一排是74尊小像,各种佛、菩萨、佛母、供养天女、金刚紧密排列,其中的供养天女四臂修长,腰肢纤细,手持不同供品或演奏乐器,姿态异常优美,是古格壁画中的上乘之作。

城堡北侧山坡台地上的红庙和白庙,是古格国遗址中面积最大的两座建筑。红庙藏语叫拉康玛波,因其墙上涂有红色而得名,是一座平面略呈方形的单层平顶藏式大殿,坐西朝东,大门浮雕的中间刻有6个梵文大字。位于红高山之下,坐北朝南的是白庙,藏语叫拉康噶波,因其外墙为白颜色而得名。在白庙殿堂内的四壁到天花板上,绘满了极为精美的风格与西藏中部或东部有明显的不同,充满地域情调,与克什米尔及印度一带的佛教寺院壁画,在题材或绘画技法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红庙在同一个台地的东南10来米处,坐落着另一座保存较好的殿堂,名为大威德殿,据说大威德是西藏佛教中最重要的护法神之一。可惜的是,原来的大威德塑像已不存世,我见到的只是一座宫殿,但殿内壁画保存基本完好。

八、古格王朝的奇特民居

窑洞是古格王国时期遗址中极具特色的一种建筑形式,它在西藏其他地区极为少见。因为这个地区的木料很少,首先要满足王宫、佛殿、贵族住宅之需,普通的古格平民只有将土山本身作为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他们会直接在土山的崖壁上开挖窑洞,或用生土夯筑墙壁或用泥制的土坯砌筑墙壁来盖房子。因为直接开挖窑洞不需要木料,所以平民很习惯使用这样的方法。

古格的窑洞有多种形式并适用于多种用途。形制有单室、双室、三室以至于多室;用途有民居、仓库、作坊、佛堂等。民居窑洞多有这么几个特征:面积在六七平方米以上,可供人坐卧;有灶或火塘;洞内壁有长期居住形成的烟炱,多数在门上挖有外通的出烟洞或出烟槽;有数个至数十个壁龛、壁洞用以存放杂物。

九、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自从年前一夜之间消失之后,古格王朝一直沉睡在历史的记忆里,不为任何人所发现。在世代流传的故事里,鲁巴以精于冶炼与金银器制造而闻名。据说鲁巴曾用金、银、铜等不同的原料合炼而成合金,铸造成佛像通体如自然形成全无接缝,其价值已经超过了纯金佛像。当年阿里三围以托林寺为主寺的下属24座寺院的金属佛像与法器,就都是由这些合金铸成的。在各种精湛的工艺品中,最为神奇的是名为“古格银眼”的铜像是佛像中的精品。但是由于传说中的“古格银眼”从来没有在现世现身,这种珍贵的宝物到底是否存在无人知晓。

故事终于揭开了谜底。年夏天,我国考古工作者在皮央遗址杜康大殿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铜像。经专家查证史料,多方证明这件铜像就是传说中的“古格银眼”像,铜像头戴化佛宝冠,结跏趺坐于兽座莲台,头生3眼,额上正中眼为纵目,还有各执法器的胳臂4个。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铜像的眼睛,3只眼睛的眼球都采用镀银的技法做成在金黄色的铜像背衬之下晶莹闪亮、银光闪闪。考古学家和专家学者们啧啧称奇,“古格银眼”果然名不虚传。

在各种遗存中,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古格王国的壁画,这些壁画取材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气势宏大、风格独特、所绘人物以丰满动感的女性人物最具代表性,用笔洗练、性格突出。古格壁画中,最珍贵也最有研究价值的是一批直接反映古格王室、贵族、僧侣、平民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的壁画,可以说这些壁画是古格的“清明上河图”。人们从国可见当时古格王室、贵族、僧侣朝拜佛像、高僧说法讲经、喇嘛辩论、庆典乐舞、杂技表演、商旅运输、外邦贡物等一系列生动的场面,这也是其他地区寺院壁画所不见或少见的。

在西藏的托林寺、札不让、皮央东嘎等,都出土了数量极大的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这些经书所用的黄金、白银就产自古格。经书以文书的形式,写在一种呈青蓝色的黑色纸面上,排用银汁书写,一排用金汁书写,在全世界绝无仅有,其奢华程度无以复加。

对于古格王国遗存下来的大量遗址和遗物,至今人们所作的所有考察和研究,可以说仅属于初步的探索,还有许多谜没有解开,还有许多遗迹还没有发现。如古格王国的臣民后来迁居到何地?古格王葬身于何处?记载古格王国发展历史的抄本在哪里?如此等等都说明,古格王国永远是一个诱惑,亟待人们去探索,去发现,去破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