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堪称中国考古界中的“奥斯卡”。

年,我国的重要考古成果众多。

这次有31个初评候选项目,竞争激烈。

许多人对此翘首期待。近日终于揭晓,十个考古项目脱颖而出。

其中,历史文物大省河南省有三处入选,贵州、浙江、西藏、青海、陕西、江苏省各有一处入选。

至此,河南省已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共达49项,继续领跑全国。而郑州,则是全国连获考古新发现最多的城市,已有15个项目获此殊荣。

我们来看看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究竟都有什么来头。

以下名单,按时代早晚排序。

1.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

位于贵安新区高峰镇岩孔村招果组。

该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用火遗存最为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一。发现了一万多年前的墓葬和随葬品,是中国南方最早的墓葬遗存和随葬行为之一。

发现的一万多年前的磨制石器,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通体磨光石器之一;是中国目前出土磨制骨角器最多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该遗址反映了洞穴遗址以其地层堆积延续时间长、比较完好地保留远古人类栖居遗迹的特点。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为研究西南地区早期人类居住活动、进一步复原史前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2.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

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临近河姆渡、田螺山遗址。

这是一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该遗址距今~年,是中国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这表明余姚、宁波乃至浙江沿海地区,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源头区域。

出土遗存和所处地理环境表明,河姆渡文化直接来源于宁波沿海地区,因而把余姚和宁波的人文历史轴线在河姆渡文化基础上向前延伸了一千多年。

它是研究和重建多年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生产、生活状态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以及西太平洋地区南岛语族发源、全新世早中期海平面上升过程等重大学术问题的宝贵案例,堪称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特别是海洋文化考古、全新世海洋环境变迁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

3.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

位于巩义市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南岸的双槐树村南台地上。

该遗址东西长约米、南北宽约米,现存面积达万平方米。

考古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期阶段三重大型环壕、大型建筑基址、中心居址、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版筑的大型夯土地基、大型公共墓地、夯土祭坛、房址、灰坑、人祭坑及兽骨坑等遗迹。

该遗址是距今年前后经过精心选址的都邑性聚落遗址,是迄今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核心聚落。

以其为代表的郑洛地区这一聚落群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该遗址的大型建筑群,初具中国早期宫室建筑的特征,为探索三代宫室制度的源头提供了重要素材。

芦山峁大营盘梁一号院落、古城寨廊庑基址、二里头遗址一、二号宫殿等中国古代大型宫殿式建筑,与该遗址的建筑风格一脉相承。

4.河南淮阳时庄遗址

位于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遗址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

该遗址布局清晰、功能专一的围垣聚落,是夏代早期中原地区新出现的小型化、专门化聚落。

在时庄遗址周围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还存在至少13处同时期的聚落,共同构成了庞大的区域性聚落群。

这对于重新认识夏代早期的社会组织结构、管理水平和国家治理能力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遗址的南部是一处夏代早期的粮仓城。

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粮仓城,为研究我国古代早期国家的粮食储备、统一管理和可能存在的贡赋制度等,提供了绝佳的实物资料。

5.河南伊川徐阳墓地

位于洛阳市伊川县徐阳村。墓地横跨顺阳河中下游两岸台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

专家推测该处墓地为距今多年的春秋时期,墓主人应为陆浑国的西戎贵族。

戎族是古代中原地区对西北地区民族的统称。公元前年,陆浑戎迁入伊川。公元前年,晋国挥师南下,消灭了陆浑国。

该墓地证实了陆浑戎迁伊川的历史事件,是研究中原地区少数民族迁徙和融合的重要资料。

至今在伊川嵩县境内,仍有陆浑村、陆浑水库、陆浑关、陆浑山等地名,可见陆浑戎在这一地区的深远影响。

6.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

位于阿里地区札达县桑达沟沟口,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北麓。

桑达隆果即藏语Sangsdarlungmgo的音译,意为“桑达沟口”。

墓地东西长余米、南北宽余米。年代为公元前年至公元年,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年。

墓葬分布密集,多样的墓葬形制和大量的出土器物,呈现出西藏西部早期的文化特征。

这为探讨当时社会结构、生业模式,以及其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新疆、中原、西藏其他区域的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 

7.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

位于徐州市区云龙山北麓。

土山二号墓的时代为东汉早中期,墓主可能是光武帝之子楚王刘英。

墓葬的封土中发现大量西汉封泥,全国罕见。官印封泥信息量巨大,对于研究汉代公文传递及封缄方法、职官制度、疆域变迁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次发现了较完整的东汉诸侯王彩绘漆棺,从而可明确东汉诸侯王(后)使用双层套棺的棺椁制度。

该墓地有助于厘清东汉早期诸侯王陵墓的营建过程、建筑结构及建造方法等诸多问题。

8.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

位于西安市长安区,西安南郊浐河西岸、少陵原上。

少陵原是一块黄土沉积台地。

汉代称为鸿固原、凤栖原。汉宣帝建杜陵于此。许皇后葬于杜陵南,因陵墓较小而被称为小陵,此地便被称为小陵原,后称少陵原。

十六国时期,上承汉晋、下启隋唐。

少陵原十六国大墓的整体形制、布局以及随葬器物,既有显著的中原传统汉文化特点,又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这是目前所见该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完整且带有壁画的大型陵墓,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接近中国传统古代土木建筑原型的实例,弥足珍贵。

少陵原十六国大型陵墓的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这一特殊时期多民族融合大背景下的政治、军事、社会生活以及文化交流,都有重要意义。

它为研究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提供了新的、极具价值的资料。它也体现出了中原文化强大的辐射力及影响力,反映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9.青海都兰热水墓群血渭一号墓

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

热水墓群是6至8世纪的重要墓葬群。出土的大量文物有力地证明了,从北朝至隋唐时期,青海道是丝绸之路上的一条重要的干线,都兰则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

血渭一号墓,是热水墓群发现的结构最完整、体系最清晰、墓室最复杂的高等级墓葬。

它对研究唐(吐蕃)时期热水地区的葬制葬俗及唐帝国与少数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交通史、物质文化交流史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10.吉林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

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沿山脊、山腹修筑。

该城早期或与大祚荣“遂率其众东保桂娄之故地,据东牟山,筑城以居之”的渤海立国之城有关。

该城晚期为金元之际东北地方割据政权东夏国南京城故址。

这十大考古新发现,历史文化厚重,风格多样,特色鲜明。

它们又为我们增加了研究历史文化、旅游的好去处。

有兴趣的朋友,赶紧去一睹为快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