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这是苏轼的《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中一句诗。
其含义为,天逐渐地变黑,云层慢慢消失,放眼望去,湖畔边上的小房子已经开始做晚饭,一束束白烟从这些房子的烟囱上冒出来。
其实,这是苏轼对于西湖畔边居住着的居民们的一个描写,一眼望去,湖边的生活自带一种诗情画意。
在非洲地区,也有一个村庄据湖而立,被称为非洲地区的“威尼斯”,人们都过着惬意自在的生活,不过唯一的问题是上厕所。那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庄呢?
一、湖上三万人的村庄
俗话说“山吃山,靠海吃海”,但非洲的这一个村庄既不吃山,也不吃海,人们世代都居住于湖上。
这个村庄就是非洲地区的冈维水上村庄,独立地坐落于诺库埃湖上,村里的居民超过了3万人,是整个非洲地区最大的水上居民区。相比于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印度,没有哪一个村庄能够与它相比。
在我国,甚至有人口不到1万的县,即西藏自治区的札达县,根据第5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札达县总的人口才有人,随后被列为我国国内人口最少的一个县。这一比较,冈维水上村的特色就被凸显出来了。
它的确是具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是地处西非的贝宁人民共和国的六大名景之一,距离贝宁最大城市科多努八公里的距离,被誉为非洲地区的“威尼斯”和“中国的扬州”(有待考证)。贝宁当地人甚至认为,“不到冈维水上村,就不算到过贝宁人民共和国”。
多年来,冈维水上村早已经改变了以前落后贫穷的现象,现在的建筑物越来越新鲜,水上的设备也越来越齐全,村里有属于自己的“中央大道”,政府还为他们购买了很多的游艇作为水上交通工具,被他们使用了几百年的木筏的身影倒是越来越少。
什么会被认为是“中国的扬州”和“威尼斯”呢?最主要的是其独特的风光很吸引游客,清晨的冈维总会被一层稀薄的雾气围绕,由远望去就像是身处于海市蜃楼之中。
换做以前他们的老旧的建筑,被称为海市蜃楼倒是有一些夸张,不过现在给人的感觉的确配得上这个形容词。
由于具有这些独特的风光,所以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的游客,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村庄上的人也逐渐地建立宾馆和餐厅,很多娱乐的设备也随之被配备。
那么村庄是从何而来呢?
二、村庄的来源
至于村庄的来源,得从非洲历史最黑暗的17世纪说起。当时西方的殖民者刚对美洲和其他地方开发不久,由于欧洲地区本来就人口少,所以掠夺完了非洲地区的资源之后,他们就开始了掠夺和贩卖人口的黑勾当。
人口交易只是一件事,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手段和方式却相当复杂。包括殖民者的直接人口掠夺和人口买卖,还有非洲地区的强大部落对弱小部落的人口掠夺和买卖,以及非洲部落内部出现的人口掠夺和买卖等。
由于出现了这些市场和需求,所以本就不和平的非洲地区连绵战事不断。
当时,冈维埃一带的居民属于阿拉达王国的一部分,是其在北方的一块重要领土。贝宁中部地区的阿波美王国在17世纪时,国力变得日益鼎盛,并频繁地骚扰南部的阿拉达王国。
为了躲避人口掠夺和战争所带来的伤害,冈维埃一带的居民往湖水地区迁移。因为阿波美王国的士兵不熟悉水性,也有不能浸入水中的习俗,所以他们躲过了一劫。
从这时候起,三百多年来冈维水上村一直居住一次。他们不仅仅依赖了水上的生活,而且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比如在建筑方面,除了公共设施之外,其他所有的居住建筑都使用竹子和木头来搭建。根据当地人的介绍,房屋底部的脚架约在距离水面2~4米的高度,但也有很低的建筑,它们几乎与水面贴在一起。尽管如此,村民们并不担心因为水位上涨而将房屋淹没,当地雨季比较少,这个问题当然是杞人忧天。
房屋的寿命也相当长,据有关人员的介绍,有的老房子的时间已经超过了40年到50年。
在文化和经济方面,由于他们互相往来的唯一工具是船只,所以船的样式基本上各式各样,形成一种独特的船只文化。因为有船的存在,所以他们又发明了水上流动商铺,即将各种各样的货物放在船上,然后船的主人就划着它逛村庄。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样的船只不仅没有变少,而且数量还越来越多,消费的对象也由当地村民变成了外来的游客。而村民们则借助船只到岸边去消费,很少使用本地人所卖出的货物(可能是坑游客、价格高,只有当地人才知情)。
由上可以得知,历史是人们所创造的,冈维村民们搬到湖上之后,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并世代生活在其中。
那么在水中生活真的很方便吗?有人说上厕所是最大的问题。
三、上厕所是最大的问题
有了稳定的居住环境和众多的船只之后,村民们基本上都是不愁吃喝不愁穿,不过那里却没有设立公共场所的场地,更谈不上有很多的厕所,因此上厕所成为了最重大的问题。
几百年来,难道村民们就没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