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露营日趋火热,野山、野水、野地方成了博主的流量密码,吸引不少游客为“野趣”前往打卡。但这些地方由于缺乏配套设施,危险重重,一些事故频频发生
●网红影响力比较大,他们拍摄的技巧和叙述的能力强,对普通民众比较有吸引力。从法律上讲,如果明知道自己推荐的地方有一定危险性,那就得尽到一定义务,首先要做好风险提示,如因其推荐、诱导,他人从事了一些风险性行为,则其需承担一定责任
●如果游客在明知参与特定活动存在一定风险的情况下,仍自愿地参与其中,在这种情况下,游客一般要自己承担相应的损失。如果有相关组织者,则组织者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本报记者赵丽
□本报实习生赵婧宜冯含饴
8月13日15时30分,四川省彭州市小鱼洞社区龙漕沟突发山洪。截至当日24时,灾害已造成7名游客死亡。
有网友爆料,龙漕沟一直以来都不属于旅游景点,只是近年来经过一些社交平台及网红博主的推荐后,才逐渐成为成都周边的网红打卡点。除了自驾游外,一些旅游公司还将其列入旅游项目清单对外推荐。
龙漕沟山洪遇险事件发生后,一些网友将矛头指向将危险之地打造成“网红打卡地”的博主和平台,“不出事就朋友圈打卡,出了事,难道博主和平台就不需要负责吗?”
近年来,随着露营日趋火热,野山、野水、野地方成了博主的流量密码,吸引不少游客为“野趣”前往打卡。但这些地方由于缺乏配套设施,危险重重,一些事故频频发生。比如野外旅游探险圈网红“飞鱼”,在独自翻越西藏昌都的他念他翁山时遇难;不少驴友徒步进入处于封闭管理的苍山保护区而导致的遇难事件也时有发生。
这些野生景点,究竟是怎么火起来的?野游点网红打卡风何时才能被刹住?
野生景点颇受青睐
未经开发暗藏风险
“超美网红景点全攻略”“夏日免费踩水好去处”“太出片了,简直宝藏拍照地”……在一些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以及旅行游记推荐平台,这样的旅行推荐语屡见不鲜。不少人选择旅行目的地时,也习惯先到网上“考察”一番,参考别人的旅行经验。
今年7月底,辽宁大连市民刘女士就参加了这样一场“冒险”。她刷短视频时刷到一个旅游队伍的集结帖,招队友一同打卡大连的“圣象天门”。由于心仪已久,她决定加入这支队伍。
大连的“圣象天门”是一座造型奇特的巨型海蚀洞,因其形状宛若一头将鼻子伸入大海的大象而得名,是一些互联网平台推荐帖中的“大连宝藏打卡地”。
刘女士说,虽然风景神奇别致,但通往“圣象天门”的道路异常艰辛,游客需要穿过曲折的林间山路,翻越一片碎玻璃、木头、钉子等废弃建材散落的礁石堆才能到达,且“圣象天门”所在的海崖高而陡峭,周围分布的岩石湿滑嶙峋,有些甚至已经松动,有掉落的风险。“去了才知道,那里不是景点,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爬上去特别费劲,脚下一个打滑就可能摔跤,跌在石头上,甚至可能掉进海里,但上去拍照的人特别多。”
据刘女士回忆,礁石堆外侧立着“此处危险,请勿入内”的警示牌,但驴友们都视若无睹,直奔打卡地而去。她后来了解到,大多数人都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上的“种草帖”慕名而来。“去的时间非常重要,只有退潮时才能过去,必须要提前看好潮汐时间表。我们是早上去的,下午碰上涨潮就过不去了,就算过去也可能被困住回不来。”
湖北武汉市民冯女士也是一位野游爱好者,她喜欢在周末短暂逃离城市,打卡那些尚未被太多人发现的“小众野生景点”。今年6月初,冯女士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不少有关罗田冰臼群的帖子,图中千姿百态的冰臼群勾起了她的兴趣,她决定去看看。
罗田冰臼群位于湖北省罗田县所辖河铺镇与九资河镇交界处的一段高山峡谷中,是一处尚未被开发的自然秘境。冰臼实则是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的冰川融水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后形成的石坑,因其形态酷似古代舂米的石臼而得名。据冯女士回忆,那里景色很美,但不好找,冰臼在河谷里,河谷的海拔又低,从位于半山腰的省道路过根本发现不了,她向当地人反复打听后才知道从哪里下去。
“下到河谷的那段小路特别危险,坑坑洼洼的,又陡又滑,中间有一个将近90度的斜坡,要手脚并用才能通过,如果不是轻装上阵,还穿了防滑鞋,我感觉自己真的会摔下去。”冯女士说。
她发现,危险的不只有通往河谷的山路,还有湿滑的冰臼群。人在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上行走绝非易事,稍有不慎就会跌倒磕伤。“这是没有开发的野景点,所以没有平整的道路,或者说根本没有路,大家在凹凸不平的岩石上一边走一边爬,多少都会挂点彩。”
返程后,冯女士翻看了不少关于罗田冰臼群的“种草帖”,发现很少有博主在帖子中提及危险性警示,“我怀疑一些博主都没有去过这个地点,因为不少推荐文中的话语都大同小异”。
网络滤镜催热野游
蒙蔽游客忽视危险
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与短视频平台搜索“野生景点”“野游”等关键词,发现不少网红博主在推荐各类野游地,有的强调“这里不是景区也没有门票”,有的强调“人少”“很出片”,但安全问题甚少提及。
比如有博主大力推荐海南万宁日月湾附近的网红打卡点仙女潭,称此处可以徒步、溯溪、玩水、露营,可以探索不为人知的“秘密路线”。也有博主在记录帖中写道:“由于池中乱石很多,游泳施展不开(主要我不敢到深水区),被石头磕碰了好几次,石头也很滑,踩不稳,挺危险,在朋友的看护下我游了几圈,感觉颇为自豪,后来我俩去上方后山探险,路不好走,一定结伴而行。”然而,此前有报道称,仙女潭有5米多深,水下礁石锋利,如果从岸边的石头上跳入潭水,容易发生不测,这里曾在两年内发生4起溺水死亡事件,而潭边的警示牌上就写着“禁止游泳,禁止跳水”。
在网络“滤镜”的粉饰下,不少网友想一探究竟,在评论区询问“路好开吗?”“他们不让我进,有什么办法吗?”只有少数去过的人会在评论区指出这些景点存在安全风险等问题,“会路过滑坡点,有石头掉落”“没人管理、垃圾很多、风浪很大”。
以目前这类话题的“顶流”——“玻璃水”为例,这个词指的是山中水质清澈如玻璃的溪流、水塘等。不同于常规风景区中的水域,“玻璃水”往往意味着人流量少、生态良好、未被污染,溪水清澈见底,颜色蓝绿,在这里玩水不仅清凉宜人,而且能拍到好看的照片,符合时下以社交平台为主渠道搜索、规划旅游路线的人群喜好。
通过翻阅相关“玻璃水”的分享帖,记者发现这些水域往往没有明确的名字和地址,需要从某村庄、农家乐或附近的公园徒步进入,要去峡谷、溪流等处还可能需要进行人体漂流、溯溪、溪降等专业户外运动。一些博主在介绍这些景点时,清一色地以水质清澈、无污染、风景好等为宣传点,几乎没有分析地形地貌,最多只是提到石头上可能有青苔,要注意防滑。
“现在所谓的野游景点,只要被博主和平台推荐,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热门打卡地,人满为患。”一位资深户外玩家对记者说,这些野游景点因未经开发,往往会有一定的风险,不适合缺乏户外活动经验的游客。
北京大学山鹰社资深社员小穆也告诉记者:“这些未经开发的野地和开发成熟的风景区相比,整体安全水平较低。风景区有更便捷的应急处理方式,并且有专业人员提供帮助。”
更重要的是,野游实际上需要大量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前期规划。
小穆结合自己在山鹰社探线和带队的经历分享道:“野外活动最重要的因素是天气。我们在活动前会准备许多备份路线,在实际行进中根据当天天气条件调整路线。另外,要了解所去地方的地形,不同类型的地形有不同的危险,必须检查这些危险是否存在,规划好行进路线并测量行进的时长,还要想好应急方式,包括当地的预警和救援能力。在山区,还要考虑到路线的陡峭程度和植被的生长情况,最大程度避免受伤,同时还要考虑一旦发生伤害,是否可以以及如何安全快速撤离。”
平台如若无序分享
或将共同承担责任
就这样,有人推荐,有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