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走吧网推送的第个与众不同的旅者故事
本期嘉宾:阿南疆
姚勇,笔名阿南疆,年出生于新疆阿克苏。年入伍,年毕业分配至乌鲁木医院,年所在部队驻守藏北高原,从此烙印上阿里情结。年获乌鲁木齐军区颁发的,喀喇昆仑、阿里三年边建纪念章一枚,团嘉奖两次。
个人旅行经历,年,自驾贵州、湖北恩施、山西境内。年,环青海湖,西至天空明镜—茶卡盐湖。年再驾新疆,北至东方瑞士喀纳斯,西寻玄奘足迹抵塔什库尔干,红旗拉甫、慕士塔格峰、卡拉库里湖尽收眼底。年自驾新疆24天,环塔克拉玛干,行东西两条沙漠公路及天山独库公路,西至伊犁霍尔果斯,环赛里木湖。年5月2日至6月1日单人单车,川进新出(含珠峰),历时31天,行程1.2万公里,东西向穿越四川、西藏,其中西藏境余公里,人车合一,万里相伴。此后成书《梦回天路》。年入选第十三批“吧铁”称号。
Q1:姚大哥您好,很高兴邀请到一位热爱自驾的老兵吧铁来到《走吧有约》,相信您的故事能够打动很多人,咱们按照惯例,还是先给请您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吧粉们好!我叫姚勇,阿南疆是我的笔名,年出生,在新疆阿克苏度过童年、少年。年入伍入学,年军医学校毕业分配至乌鲁木医院,年所在部队驻守藏北高原,从此烙印上阿里情结。
年百万裁军,我响应军委号召由新疆军区后勤干部训练大队转业至地方,之后历任郑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副局长、郑州市地方海事局局长。年因阿里翻车时留下的旧伤提前退出体制。
年我单人单车重返天路,梦归万里羌塘。这之后经过一年零四个月笔、纸、键盘间的自虐劳作终成为《梦回天路》的著作人,这是我的第一部作品。
Q2:有句歌词这么唱,“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后悔”,能不能先来谈谈您的军旅生涯?
我年由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入学入伍,年军医学校毕业,同年分配至乌鲁医院,医院进藏,赴阿里高原执行边防施工医疗保障任务。
年乌鲁医院进藏医疗队的营地
这是我军旅、也是我人生最重要的经历,这段刻骨铭心的历练奠定了我人生今后的方向。西藏归来调任军区后勤干部训练大队卫生所,任X光放射技师。年人民解放军百万裁军,响应军委号召由军队转业至地方工作。
年乌鲁木齐医院领导合影
Q3:30多年前的阿里地区,各方面条件是十分艰苦的,作为一名边疆军人,您经历了很多,相信很多细节至今都会让您难忘,至今还记得哪些毕生难忘的细节呢?
是的,有许多,说几件还能记起来的吧。年4月9日,医院由驻地新疆库车县出发,由叶城取道新藏公路国道进藏,4月23日我们多玛急救站到达西藏日土县多玛乡多玛兵站,历时15天,到达后我的军用粗棉布衬衣部分已粘在了脊背上,蘸温水湿润才得以与皮肤分离,才能脱下这件染上血红的衬衣。因为当时我们进藏部队乘坐的是解放军卡,没座椅的,都坐在自己的背包上,基本上是一车座10人,两侧座8人,驾驶室后座两人,尤其是座两侧的,任凭脊背与车木质大厢同方向前后剧烈摩擦着。
年我在多玛急救组界山遇险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
进藏车队在高原行进,我们尽量少喝水,因为车队必须按进度行驶、停靠。再者在高原寒冷气温下行驶,当时的条件下,喝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记得已是七月份了,我随军车队由国道上前往札达县,在翻越著名的小孜达坂时,实在是渴了,军用水壶口小,冻了冰,冰也取不出来,汽车兵有经验,递上一大宽口塑料壶,指导我用一螺丝刀戳碎冰然后即可入口,那螺丝刀上沾着机油,一口碎冰块下去,满满浓郁的机、汽油混合气息从胃里直冲脑门,苦并浪漫着。
年札达县古格合影
还是那年7月,我随军车队翻越喜马拉雅北支脉阿伊拉日居山,当时我们进藏部队都认为是冈底斯山脉,现标注为阿山,车队在两达坂间露营,我与一汽车兵盖同一床被子睡在军卡底下,说这样接地气,能抗些寒冷,也就是这么一说,半夜我冻得实在挺不住了,想抽支烟缓缓,平生第一次睡车底,还没建立起钢筋铁骨的车底盘离我颜面仅一拳间隔的概念,在喜马拉雅群峰怀抱的那个深夜,我没有任何顾忌地一起身,前额与车底钢铁相撞击,剧烈的痛疼让人本能地想哭,我爬回驾驶室狂吸几口莫合烟,脸上没一滴泪。理想主义者能苦到身躯,但苦不到心中。若是睡在敞篷的车大箱上,则顶着漫天的星辰入梦,极酷。啰啰嗦嗦说了许多,但都是自己的亲历。
年我在黑卡子达坂,身后是汽车11团的军卡车队
Q4:在平均海拔米以上的高原上生活,生死都是不可避免的话题,作为一名医务工作人员,在高原有没有亲历过生死?
这个当然有啊,我们进藏医疗队救治了许多施工部队战友,救治、亲历了战友的伤病、康复和牺牲。这期间我个人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生死存亡的险境,算来有个两三次吧。
年札达县合影
年进藏途中,我们急救站三人所乘的军卡在新、藏交界处的界山达坂抛锚,努力自救终未成功,我们没吃没喝的从中午苦撑到傍晚,4月的界山达坂,夜间温度可降至零下二、三十度,这个时段很少有车辆再进入上界山区域,若不遇到车辆救援,我们挺不过这个冰冻的界山之夜。当时我们已准备写遗嘱交代后事了,好在界山神祗眷恋我们,幸被当晚从新疆方向进入界山的地方车辆救援(喀什二运司),这是那晚进入界山的最后一辆车,我们遇救后到达多玛兵站,当晚就再也没有车辆途径多玛进出界山了。
年我和战友们在多玛兵站
同年7月,我护送一名高原反应危重的战士下三十里营房,医院的一个医疗站,是当时高原医疗条件最强的医疗机构,那年我估计与界山有约,这一次运送病员的北京八座车再一次在界山抛锚,这次遭遇比上一次更险,我还带着一名重病员呀,命不该绝吧,这次救援我们的竟是一辆军队的六轮卡工程车,装备有机床的那种,整个就是一小流动制造车间。这次界山遇险当时我是真慌了,因为若未遇救援,我们所带的氧气不足以支撑到天亮,加之严寒,那名重病员首先就熬不过去。
昔日的狮泉河镇
第三次是我自己差点“牺牲”在高原,那是刚进高原不久,6月份吧,我从驻地兵站饭堂门前的一小木板桥上一头栽下,小桥离地约一米多,待我又看到这个世界时已是第二天清晨了,我们就是做高原急救专业的,我们太知道我这就是典型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果不其然,待我7月份赴札达总部取医疗物资并住院治疗时,一抽血检验,我的血色素达g/L,成年男子血色素正常值为—g/L,我比正常值高值还超g/L,当时战友们调侃说,我的病案完全可以入选我军“高山病研究所”资料库。
年换装前留影,戴的是那个年代流行的“石头镜”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会使血液变粘稠,发展的一定程度就会形成血栓,最要命的是形成脑血栓,就是平常所说的脑梗,我在多玛哪一栽就是典型的脑栓塞临床症状,象我这样破纪录的红细胞值个体,高原忽然栽倒,昏迷十几个小时,醒来后居然没落下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是我的大运气,唯有赞美生命了。
年札达县医疗队营地合影
Q5:年,您单人单车自驾新藏线,这次长途自驾的行程是怎样的,出行的主要目的又是什么?
年我历时31天,完成了单人单车的天路行,其实此行心愿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怀旧高原。时隔30多年后,我渴望回到阿里、喀喇昆仑我心中的那方原始地,为自己曾灿烂过的青春喝彩。
行程来说,总共是一个月时间,从郑州出发,行连霍高速至西安转京昆高速,从陕西洋县进入四川,然后从雅安转入国道,走国道一路到达拉萨,然后从拉萨到日喀则,到珠峰大本营,再到萨嘎走国道,途中转入扎达,走扎达老路到达狮泉河。
接着继续走国道,经过多玛、三十里营房等地到达新疆叶城,走国道到库车,国道到若羌,国道进入青海,到达东台吉乃尔湖畔,来到德令哈后,一路返回郑州。
Q6:新藏线上有很多您30多年前战斗过的地方,这一路上最令您难忘激动的是哪些地方?
是的,这样的地方有许多。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多玛,多玛是日土县的一个乡,是国道由新疆进入西藏的第一个补给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当时部队进出高原,边防施工的要地,年我们进藏医疗队多玛急救站三人,整个施工年度都在多玛驻守,为边防部队提供医疗保障。那一年,我和我的战友在这里驻守天,终身难忘。
札达也让我感慨缅怀,年,我们进藏医疗队总部驻守札达,那一年我平生第一次来到札达,喜马拉雅群峰、千百万年前的土林让我们惊喜万千,喜马拉雅怀抱中的札达已印刻在我的记忆中了。札达也是“三年边建”时期牺牲军人最多的地方,札达本无烈士陵园,边建大军到来后才有的。
界山达坂让我动容不已,年,我两次界山抛锚遇险,都到了留遗言的危险境地,那些年,我仿佛与界山达坂有无数个生死之约,33年前新藏公路界山达坂的那个水泥界山碑。成了我记忆中永远铭记的地标。昔日新藏线上的这些个地域,现如今也能历历在目,这些都永远烙印在我的心中了。
Q7:如今国道新藏线已经成为自驾爱好者的必游线路,很多自驾爱好者都走过,但30多年前走过新藏线的人可真不多,与以前相比您觉得线的变化有多大?
这种变化是一种质的飞跃。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路况,30多年前,国道没有一米柏油路面,坑洼尘土、路况极度恶劣。年,我全程走完新藏线,仅新疆境内奇台、黑卡、麻扎、库地四座达坂仍有部分沙土路面公里,其余近两千多公里都为柏油铺装路面。
其二,新藏公路上的休整点数量并没有多增加,但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如狮泉河镇、日土县城与往昔相比都发生了巨变。多玛乡、三十里营房(现赛图拉乡)变化也很大。
其三,国道新藏沿线动植物环保是个大亮点,较之三十年前有了“质”的不同,年前后,沿线没有明显的禁渔、禁猎、禁止毁坏植被的措施及规定,我们当年在高原也曾经捞过鱼,现如今高原相关动植物都为国家法律法规所严格保护,这是高原的福祉。如我造访过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阿里日土县吉布管理站”,就是国家在多玛至界山间设置的动植物官方保护机构。
再者就是气候,年我重走天路,与33年前同月份、大致同日期,气候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现在降雪较之年同时期(前后)少了许多,相应的,阿里、昆仑、喀喇昆仑雪山、达坂上的积雪也少了许多。
年与我相伴二百多天的多玛曲(河)的来水也少了许多。总的来说,现在昆仑、阿里高原气温没三十年前那么寒冷了。也可能是现如今高原衣食住行条件好了,人们感觉不到往昔那般严酷的环境了吧。
Q8:您还专门出了一本书《梦回天路:一个人的旅程》,讲述单人自驾新藏线和在阿里高原当兵的故事,阿里、医务人员、写书……您的经历和毕淑敏有些相似呢,能不能介绍一下您写的书?
好的,介绍自己作品之前,首先表达我对作家毕淑敏女士的敬意,毕淑敏是69年兵,在部队多当一年兵都是一种资历,所以毕淑敏绝对是我部队的首长,向毕淑敏致以军礼。
医院
好,现在向吧粉们介绍我的书,我的作品《梦回天路》一书,年12月由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全书共页,26.6万字,余副现在和过去的插图,硬壳精装版。年6月第二次印刷,共印制册。
《梦回天路》属自传体游记文体,作品以年重走天路,《川进新出》为时间主线,将当下我东西向、又横穿西藏的见闻、路线、行程与33年前阿里戍边之经历焊接在一起,抒发了我对昆仑、阿里往西岁月的眷恋情怀,同时也实现了我自驾藏地,梦回羌塘的夙愿。
《天路》大体由两个板块组成,时间纵深部分叙述我年阿里戍边,驻守羌塘的军旅故事,主要由年写下的一百多篇高原日记表述。
年我在库地提孜那普河边
还有就是自驾看世界这一块,描述了我单人单车“川进新出”横穿藏地的经历,点点滴滴,有路书、有行程、衣食住行吧,欢乐、惊喜、恐惧、悲泣具足,衷心期望我的作品、我的藏地自驾经历能给诸位吧粉、自驾客以参考和启迪。
感谢“走吧有约”这个广阔而优秀的平台,让阿南疆有机会能将其作品《梦回天路》一书,介绍给走吧网数百万基数的吧粉和社会各界精英,对书作者来说,这是个巨大的荣耀。
Q9:我看完了您的书,书中既有年的自驾独行的有趣故事,也有年驻守高原的珍贵回忆,33年时光交错,感慨万千,能否聊聊您写书的初衷和过程?
聊这个话题会有许多的戏剧色彩。我天路行伊始原是没有成书的想法的,藏地归来自己和友人常提及这个话题,战友、同事、高朋们皆被我的经历所感动,共同要求并鼓励我将这些经历写出来,这对我触动、启发很大。
-年,这三年间阿里高原的边防建设是建国以来昆仑、阿里最大规模的边防施工,不仅仅是我个人的经历,也是我们那个时期众多军人的写照与奉献,得有人把这些写出来,传播出去,从而树立、弘扬卫国戍边的神圣情怀,这是一种责任,义不容辞,遂产生了汇集图文成册,以飨众读者的动议。这应是写作《天路》最基本的初衷吧,尽管是藏地归来受启发才萌发的。
年进藏医疗队回到库车驻地
我平生酷爱自驾看世界,也期望将我此次天路行之见闻、经历、体会汇集成册与众人共享,从而影响他们,使更多的人群加入到自驾看世界的行列,自驾人是自觉的环保者、善意者、我们心中只有远方和诗,我们是当今积极、正能量人群。这也是我写作《天路》又一初衷源泉吧。
这样,自年9月至年12月,跨两个年头,经历16个月完成第一稿,在这一年零四个月里,除了重要的节假日和必要的迎来送往,每日上午、下午皆执笔耕耘,晚上不敢动笔,一试失眠,再试仍失眠,遂决定永久放弃夜间劳作,这期间从未更衣正式午休过,那样会耽误时间。
《天路》第一稿为纯手写,之后为打印稿,经调整共出四稿,手书加键盘出字应在80万字以上。平生首次写作,走了弯路,本可直接上键盘,这样整套手稿会少出20万字,初来乍练的写作者注定要经此历练,自我调侃了,不过书稿完成后,觉得还是手写更有感觉。以上算是我成书的简单过程吧。
Q11;如今您已经退休,有足够的时间可以长途自驾旅行,完成了重走新藏线的心愿后,下一步还有哪些计划?
我自驾旅行有一些是临时动议,但远程是要事先准备做功课的,说到下一步计划,我还有一个坚定的心愿,就是再走一次新藏公路。年是一趟怀旧之旅,意在重归羌塘,还了33年的一个夙愿。那一次完整走完天路就算完美,重在整体完成。
我自年由国道进藏,就与新藏公路结下不解之缘,自驾者道;藏地有毒,阿里最毒。年,我20岁,一身戎装,即是从海拔攀升最陡的新藏公路(由新疆叶城进藏,是目前所有进藏道路海拔飙升最陡的路径,被自驾界称为乘坐海拔过山车进藏)到达阿里的,新藏线在我的生命中始终是魂牵梦绕的。所以,我将再行新藏线,回程走阿里大北线,细细地去品、去观,慢慢地咀嚼,按自驾人说的叫“玩透”。
与拉萨自驾网友合影
我祖籍河南,我生长在新疆,对于个人信息我更倾向于“出身地”这样的表述,新疆与西藏阿里在地理、文化及人文情感上都有很深的渊源,这里面有我很深的个人情愫,这么说吧,新藏线勾我的魂呦。
Q12:非常感谢姚大哥接受《走吧有约》的访谈,您的经历是宝贵的财富,同时也让吧粉们了解了边防军人的不易,相信会有更多的吧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