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m.39.net/pf/a_5972919.html

本文共计:字,36图

阅读预计:11分钟

Alchi寺(下称“阿基寺”)距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拉达克首府列城以西69公里,Alchi位于印度河南岸,建于11世纪。

阿基寺所在地拉达克,于公元10世纪由吐蕃王室后裔日巴衮建立。

吐蕃灭亡后,王室直系后裔吉德尼玛衮逃往阿里地区,娶了当地土王女儿为妻,在那里建立一方新兴势力。

吉德尼玛衮将三个儿子分封三处,长子日巴衮在封地建立了拉达克王朝。

根据《阿里王统记》的记载,公元年,古格国王拉喇嘛益西沃建造了著名的托林寺,拉开了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序幕。

他派遣21名青年赴克什米尔和印度学习佛法,仁钦桑布就是其中之一。

仁钦桑布翻译了大量的显宗、密宗经典,对赤松德赞时代的旧佛经译本进行修订。

公元年左右,仁钦桑布从克什米尔迎请了32位精通佛教绘画、雕塑和建筑等方面的艺术家,为寺院绘塑佛像,装饰佛殿。

同一时期由仁钦桑布建造的寺庙、殿堂据说多达所,阿基寺中的壁画被认为正是由仁钦桑布迎请的那批工匠所绘。

至今,阿基寺外,还有一棵杨树,据传是当年仁钦桑布用拐杖所化。

阿基寺与位于印度喜马偕尔邦东部斯比堤山谷中的塔波寺、西藏阿里地区西部的托林寺,三座寺院壁画和雕塑并列佛教美术史上克什米尔风格三大典范,克什米尔风格的壁画作品大部分都可以在阿基寺见到。

克什米尔绘画风格,指公元1世纪-3世中,在贵霜王朝时期兴起的犍陀罗风格与波斯艺术传统相结合、在阿富汗的巴米扬地区最终形成的一种佛教艺术样式。

其绘画的主要特点是:色彩多用红蓝两色,色调统一和谐,主尊的背光与莲座连成正圆形,人物的眼形如鱼、眼尾细长、眼珠圆小,有上卷的指尖肉,女性长颈、细腰、丰乳肥臀,强调婀娜突出的女性特征。

和阿基寺的缘分始于中学时期,那时候每当上化学课无聊时,就会偷偷看关于西藏古代绘画的书籍,有一次偶然买了一本关于古格王朝考古的书,是上世纪80年代我国对古格王朝第一次官方考古发掘后整理的考古报告。

书里每当提到古格王朝,必提拉达克,每当提到托林寺,必提阿基寺。

因为两个王国同宗同源,两座寺院建于同一年代、在艺术创作上属同一风格。

还记得十几岁时第一次看见阿基寺克什米尔风格壁画照片的悸动,那时候一想到拉达克是西藏以西一片广袤的藏地,觉得印控克什米尔好像世界尽头般遥远,以为此生都不会有机会来亲眼看阿基寺。

有时候即使是看看天气预报,看到列城的照片,心中都会悸动。

年1月酷寒的时候,我终于第一次踏上了阿基寺的造访。

阿基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大殿叫Sumtsek,Sumtsek意为“三层”。

大殿入口的木质门廊,是建造大殿之初留下来的,历经千年,不倒不朽;木质门廊的柱头形制,来自古代希腊石雕门柱,传至拉达克区域后,再进一步简化,演变成经典的藏式建筑木柱,这种希腊犍陀罗风格的木柱,多见于7-10世纪的克什米尔地区;木质横梁间有三个三角形框,每个里面都有一尊佛像健陀罗风格的佛像,这是克什米尔地区伊斯兰化之前常见的风格。

Sumtsek大殿呈5.4*5.8米的方形,三面是三尊巨大的泥塑佛像,中间是一座泥塑佛塔。

这几尊泥塑佛像是克什米尔风格的寺院建筑中,得以保存的最高大的完整泥塑佛像之一。

日喀则地区康马县萨鲁村的艾旺寺、古格王朝的托林寺,之前也保存有完整的10世纪左右所造泥塑佛像,可惜在文革期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

古格王朝重要的文化中心,今札达县东嘎村和皮央村洞窟是中国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遗址,壁画同样是克什米尔风格,也没有如此大体量且完整的泥塑佛像遗存。

壁画是平面的存在,而泥塑佛像,却是探寻佛教艺术克什米尔风格奥妙的立体存在。

整个阿基寺佛殿内,观赏塑像及壁画,都需要自行携带照明设备,因为大殿内光线不足,许多精彩部分都一片黑暗。

在多次造访阿基寺并携带不同的照明光源尝试后,我们最后使用了摄影专用手持LED照明灯观赏壁画,这种光源照明均匀、可调节白平衡,最关键的是,在保证了肉眼可见的亮度照明时,不会有强光伤害壁画的颜料。

三层大殿的三尊佛像从左到右分别为四臂观音、弥勒佛、文殊菩萨。三尊佛像以及周围墙壁上密布着精美的图案,包括佛像、曼陀罗、人物、动物、花卉等等。

它们既是绘画艺术,又是图案设计,其中还包含佛法教理,以及几何数学知识。

三尊塑像,裙裾上均绘有精美图案,实际上是雕塑与壁画结合的完美范本,是服装设计与平面图案构成设计的综合体。

大殿左侧的四臂观音高4米,裙裾上画着宫殿、佛殿、喇嘛、佛像、人物等,所在的壁龛墙上左边画着个阿弥陀佛像,右边画着个阿弥陀佛像,中间各有一尊无量寿佛像。

原来每一尊小小的佛像上的衣纹,全部是凸起的,并且施以银粉,随着人的脚步移动,衣纹收到来自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便会一点点亮起来,这是任何平面图像都无法表达的细节。

而整个阿基寺,就是用如此这边无边无尽的浩瀚细节砌成。

四臂观音塑像戴着美丽的花环,裙裾上绘制的场景中,有克什米尔风格的三角形顶神龛中坐着一位神职人员,神龛上也挂满了花环。还有飞天手持花环。

这样用鲜花串起来的装饰传统至今仍然保存在印度的寺院中,藏历新年时去菩提迦耶的摩诃菩提寺,寺院的雕花石门和许多佛塔基座上,都挂满了花环,和11世纪的雕塑及壁画中展现的并无二致,许多小贩,就以贩卖花环为生。

四臂观音左侧的壁龛下方,有一组姿态各异的绿度母像,它们的位置并不显眼,并且尺寸也不大,需要探身用随身携带的光源照明时才以得见。

据于小冬老师著《藏传佛教绘画史》对这组作品的评价:她们是拉达克绘画中最美丽,最动人的作品,代表着拉达克“克什米尔风格”绘画所达到的最高境界。面部特征较玛囊的美丽菩萨更为夸张,少了一分圆润、多了一分妖绕;重视面部五官的起伏变化,有着小巧尖翘的下颏,外侧的眉毛眼角凸于脸外,指尖细长有上卷的指尖肉,细腰硕乳,珠串饰物满身缀挂,沙丽服饰的图案精细繁多,更把明暗的渲染技术发展到了极限。肌肤的起伏是用不惜时间投入的“点染法”画成的,此画法需以嘴润笔小笔着色,透明的植物颜色层层叠加而成。克什米尔风格在此被划上句号,后人已不可能超越她了。

三层大殿的弥勒佛像正对殿门,高4.6米,裙裾上画着佛祖生平事迹,壁龛的四壁画着不动如来,左侧个,右侧个。

非常有意思的是这尊弥勒佛像壁龛下方的绘画,与古格托林寺的“王室成员礼佛图”有异曲同工之妙,栩栩如生的笔触,再现了国王、王后及贵族们礼佛的场景,以及人间宴乐。

这铺壁画,不仅是从佛教美术方面,也从历史、人文、音乐等等诸多方面提供了一千年前社会生活的考证线索。

三层大殿右边是4米高的文殊菩萨像,裙裾上画着84位大成就者,壁龛两侧各画着个小的文殊像。

尽管在画册上看过很多次这满壁的文殊菩萨,及到看见实物,现场给人的震撼仍然难以言喻,每一尊文殊菩萨宝冠上的飘带,就像会飞一般鲜活,仿若飘带中有钢丝筋骨,却用柔润的丝织物覆盖,单单一根飘带,就能见到外柔内刚的“金刚心、菩萨身”。文殊菩萨的肩部浑圆宽阔,圆脸细腰,比例堪称完美而精准。

再向右的墙上画着个释迦牟尼像。入口上方画着大黑天,大殿天花板分成48块,画着精美图案。

大殿的二层,画着13个中间是大日如来的曼陀罗,以及大尺寸的11头千手观音像。

三层大殿壁画中的骑射图完全是波斯风格,而寺院内墙浓烈的色彩,如红色、蓝色和黑色又表现出中亚和阿富汗风格;有些绘制在黑背景上的暗红色的神像又来自尼泊尔;还有表现克什米尔风格的绿度母等,完全是国际化风格。

这些风格的混合传达出丝绸之路对沿途文化的影响。

真的来到这向往了许多年的寺院时,却一点都不陌生,不像是期待了20年,而是等待了几百年的重逢。

后来有时候独自去,有时候和朋友一起去,三层大殿,对于所有进入阿基寺的人,都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即使是之前对佛教艺术完全无感的朋友,都忍不住在此流连。

当在狭窄的廊道中,用LED灯照亮了那一幅绿度母画像的瞬间,整个世界好像都离我远去了,只剩下我和这堵墙,默然相对,那一刻便是千年。

阿基寺的冬天特别安静,最后一天到达时,只有我一位访客。

已于15世纪不知名原因废弃的阿基寺,如今隶属30公里外的格鲁派Lekir寺,管理僧人由Lekir寺派驻,任期3年,但是另外两位都负责管理Lekir及阿基寺名下寺产,需要每日巡游,所以通常只有一位叫GetLobzangThultim的僧人常驻阿基寺。

多数时间,偌大的寺院里只有Lobzang,有访客时便打开几间佛殿的门,打开微弱的日光灯,待访客离开后,再锁好佛殿的门,这是对这些不朽的艺术品最简单最直接的保护。

Lobzang邀我去他的僧舍喝一杯热奶茶,他的僧舍在二楼,干净整洁的案头,放着一些经书,墙壁上挂着活佛的照片。

我给他看手机中西藏的照片,他对拉萨和那些著名的寺院无限向往,因为没有网络,我让他用自己的华为手机一张张拍下我手机中那些寺院的照片,那是他此生最想去的圣地。

离开阿基寺时,一位年长的僧人回来了,Lobzang乐呵呵地帮助他去剃头了。

我想,谁知道呢,没来由的从小就想到这里来,在最荒凉的时候来了,也没有大喜大悲,就像昨天才离开。

也许前世我生活在这里呢,这些墙壁上,会不会有我不小心画出界又修改过的线条?

也许那时我就住在河对岸的村子里,每天做好饭,送到寺院里来给自己的亲人,看他们一边画画一边聊天。

那又怎么样,心心念念一千年,回来看一眼,便又彼此作别,各自继续轮回。

我以为,我的目的地是阿基寺,因为要去阿基寺,去徒步穿越了冬季赞斯卡冰河,当走完那段壮美的冰河后,才知道,真正的礼物是一群在俗世中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人的人,他们是我的队友,是荒凉小镇上整理桌布的餐厅老板,是在孤寂寺院中寻找完整信仰的僧人,是我路上遇见的所有人。

我们用最长的时间来等待重逢,用最短的时间来道别离。

没想到,2个月后,杏花盛开的春天,我又重返阿基寺了。

敬请期待下篇:杜康大殿和索玛大殿

本文为印度通编辑部原创作品,任何自媒体及个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转载(包括注明出处),免费平台欲获得转载许可必须获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台授权。任何将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业推广或者宣传的行径均为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均按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LEARNMORE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