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nb.ifeng.com/a/20180419/6515562_0.shtml

牛汝辰

(一)山东政区通名用字及其类型

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约有地名15万条,包括行政区划和居民地名称、专业部门名称、人工建筑地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纪念地和名胜古迹名称五个大类。由于聚落名称使用最为频繁,集中体现了人类对包括人工地物、自然地物在内的居住环境的认识,本文以政区地名的通名用字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目前,山东省共有行政区划地名个,其中乡镇级别及以上的地名个,行政村级地名个。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统计未计算现行行政区划通名用字,如省、市、县、乡、镇、区(社区)、道(街道)、村等。经统计,山东省政区地名用字共计个,其中有尾字个;排除齐头式地名、非地理意义的转化通名等因素的影响,筛选出其中的地名通名用字,包括联绵字和通假字在内,共计个,字频次。

自然地理通名用字或指称地理实体或表示地理特征,有以下通名:沟、山、河、峪、埠、岭、洼、坡、崖(埃)、泉、夼、林、海、泊、湾、石、湖、旺、岗、田、宅科、墩、水、滩、窝(阿、沃)、地、坪、岛、汪、涧、科(棵)、坞、源、岔、崮、沙、坑、邱、良(梁)、丘、涯、曲、(万)、硼(棚)、固、皋、港、坝、峰、洞、溜、岩、潭、江、谷、柱、土、盘、槽、阜、洲、耩(塂)、川、溪、坨、滨、岘、拉(砬)、堆、洋、汇、团、泽、岸、浒、渊、岙()、央、股、泮、原、坎、麓、圪、濠、洄、汀、淀、泸、坳、坂、碃、疙瘩、窝落(窝洛/阿落/我乐)、坵、硖、矶、淖、头、口、圈、行(杭)、岚(兰)、顶、隅、嘴、底、角、腰、栏、边、界、咀、泓、郊、尖、凹、础、垵。

人文地理通名用字根据其原生意义又可以分为聚落通名用字、人工建筑通名用字、行政区划通名用字三类。

其中表示人工建筑的地名通名用字数量最多,分别为楼、庙、园、埠(布)、桥、堂、台、寺、关、井、门、院、庵、屋、垓、窑、宅科、房、堤、阁、仓、池、亭、坞、塘、码头、塔、站、宫、硼(棚)、围、闸、冢、市、佛、陵、堌堆(崮/固/孤/谷堆)、居、坟、渠、圩、茔、堰(晏、埝)、馆、舍、墙、坛、殿、垛、库、厅、渡、驿、栈、灶(皂)、廒、砦、堠、堌、墓、阡、墠、墟、埕、堆、观、科、祠、堡、户、保、卫、墅、店、街、集、坊、铺、场、苑、厂、道、务、社。

表达“聚落”含义的地名通名用字:庄、家、寨、疃、城、屯、营、那里、邑、胡同、巷。表达行政区划的地名通名用字:村、镇、县、州、郡、乡、府、里、甲、都。

(二)政区通名蕴含地域文化信息

地名作为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通名用字的分布往往体现着地理文化区、历史文化区和方言区的划分,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山东政区地名通名用字真实地反映了山东的地域特色。它们或是反映了方言的语音面貌,存在方言异写;或是体现了特殊地形、地貌在方言中的命名;或是体现了带有地方特色的改造自然的设施——皆为方言类型区、地理类型区、文化类型区在地名用字中的映射。

1.独特的地形地貌

总体而言,全省地貌可以分为西部和中东部两大部分。其中西部主要为黄河冲积扇平原和黄泛区平原,地势起伏较小。中东部地区则多为山地和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地区,丘陵主要分布在半岛地区,地势低缓,其间或边缘多有山间平原和山间盆地。这种地形区的自然界限在地名通名用字的分布上有明显的一致性或叠合性。

西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地貌特征不突出,地名通名多使用表示人文景观的汉字,如庄、家、屯、楼、屋、集、铺、庙;中东部地区多山地丘陵,地形特征明显,地名多使用指称山地地貌景观的通名用字,如峪、岭、坡、埃、夼、旺、岗、岔、崮、硼、溜、岩、塂、岘、、坳、岚、泊、坞,其中不乏颇具地域特色的地名通名用字。

2.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人类在利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文化景观,这些景观多在通名用字中有所体现,地名通名用字因此保留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在山东政区通名用字中,人文地理通名用字共个,数量上与自然地理通名用字平分秋色,但其字频却占了总字频的73%,其中使用数量最多的五个通名用字“庄”“家”“楼”“沟”“屯”中,人文地理通名用字就占了4个,且字频占总数的44%,这说明在山东政区地名中,人文地理地名的数量占了绝对优势,这与山东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密不可分。

自古以来,山东人口稠密,资源丰富,春秋时期就以工商业著称,是历史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山东政区地名通名用字中保留了大量工商业活动的信息。如“窑”字在山东政区地名中出现了次,其中作为地名通名用字出现次,记录了陶瓷、砖瓦制造业的发达;地名用字中的这一信息与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的结论非常吻合,这些地名的分布地多为古代制陶、制瓷业或砖瓦业的遗址。

“坊”作为地名通名用字,在山东政区地名中出现了次,且多出现在纸坊、塘坊、油坊、香坊语境中,与“坊”一同见证了山东历史上手工制作业的兴盛。

“灶”字是山东沿海地区地名中经常出现的通名用字,多与姓氏组合出现。“灶”也写作“皂”,指的是制盐的器具,含有“灶/皂”字的地名多与古代制盐活动相关。山东海岸线绵长,很早就出现了成规模的盐业活动,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店”出现次,“街”出现次,“集”出现次,皆为使用频率较高的用字。地名中“店”“街”“集”“铺”“市”“馆”“场”“务”等通名用字为我们再现了古代店铺林立、集市兴盛的场景。文中提到的字频占总数44%的“庄”“家”“楼”“屯”四字,为农聚落地名中频繁出现的通名用字,构造方式几乎都为姓氏加通名。这一方面是浓厚的宗族观念的体现,同时也是移民“插占为业”的结果。

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0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