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的舟车劳顿,昨夜入梦,脑海间各种人和事潮水般汹涌而来,那些死去的,失去联系的,亲密的,活着的人们,想要和他们说几句话,却猛地惊醒,转头向外望去,窗外依旧是荒芜的高原。

从狮泉河镇沿这日阿公路一直往南,行至公里左右进入象泉河谷,便是扎达县城了。扎达县城就在扎达土林中的一块盆地内,古格王朝的遗址就在离扎达县城十几公里的外的一片土林聚集区。从扎达县城去古格王朝没有班车,要么自驾,要么摩托,要么搭车,汽车行进在土林之中就像是绕着众多巨人的脚掌打圈。

行驶在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沿着象泉河谷,气势恢宏的土质莽林映入眼帘。扎达土林是远古时期湖泊及河床经过漫长时期的流水侵蚀而形成的独特地貌,遍布整个扎达县城,方圆数百平方公里,这种地貌在地质学上被称作河湖相。在朝霞和夕阳的映照下,山纹明暗有致,色调金黄,河边的土林及附近废圮的佛塔在暮色之中神秘而庄重。

抵达扎达县城已是黑夜,休整了一晚之后第二天上午我们便向古格王朝遗址进发。在阿里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要走很久才能遇见一户人家。在山的最深处,有种与世隔绝。云层低沉,河谷寂寂,在这里,你可以感觉到孤独的力量是多么深重巨大。

去古格之前在当地藏族人家里买两罐红牛带上,在跟主人家里的小萝莉和小帅哥合张影。

古格王朝的门票元,是好几个景点的联票,县城内的托林寺还有曲龙银城什么的,但是如果不是自驾,想逛完票上所有的景点非常不方便,包车简直就是天价。

从扎达县城前往古格王朝遗址的时候路过一座藏式佛塔。

塔葬,藏族人死后下葬的方式之一。佛教活佛和僧侣处理遗体的一种方法,起源于原始佛教以塔安置佛舍利子或佛之爪发的习俗。塔葬是藏族的葬式之一,其他的还有天葬,水葬,火葬,最常见的就是天葬了。塔葬在藏族人眼中是最高贵的一种葬式,又称灵塔葬。只有极少数大活佛死后才能实行这种葬礼。

藏传佛教的习俗只有高僧活佛圆寂,才有资格塔葬,而一般僧人乃至小活佛,只能火葬或天葬,这已成为定俗。

从县城到古格王朝还有15公里的路程,走路的话会很累的,我们搭上了一辆在古格王朝边上施工的大翻斗车,虽然开的很慢,但是总要快过走路。

我们就住在托林寺对面的旅馆里。但是很不巧,本来计划是先去托林寺转一转,但没想到托林寺寺院内正在翻修施工,不对外开放,所以只好作罢。去古格王朝遗址的路上就是身处在土林之中,路两旁便是千姿百态的扎达土林。

扎达土林中有多处早期的人类洞窟遗址,还有广泛分布的岩画,很多藏族人认为,苯教传说中象雄古国的都城琼隆俄卡就在今阿里扎达境内的琼隆地方。在距今约年前,同样的余晖中,伫立着的却是强盛一时的象雄王国和古格王国的宫殿和寺院。从现存的残颓遗址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场面的巨大,远非眼前这般光景可比。

在海拔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古格王朝曾经创造了奇迹,而如今这一切都消逝了,只留下了一些斑驳的遗迹和大片的黄土。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

从扎达县城到古格王朝遗址的这十几公里路便是象泉河谷。象泉河谷藏语名为朗钦藏布,上游是圣湖玛旁雍错,向西北流出,河谷广阔,为自古肥沃之地,古格王朝遗址临河而立。

来古格王朝遗址游览的人大多数都不会选择住在扎达县城,而是选择住在离古格王朝遗址附近的当地村子。村子里有几家旅馆,条件比较有限,但是好在离古格王朝遗址很近,去看古格遗址比较方便。

现在的古格村只有十几户人家,村民们也不是古格王国的后裔,整个札达县现在也只有不到一万的人口。

村子里的厕所~

村子里房子不多,都是这种藏式民居,看起来要比其他地区的藏式房子干净许多。

终于到达了古格王朝遗址,还没下车,远远就望见这座大大的石碑,在烈日下突兀的立在一片黄土之上。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的屋脊,而海拔米的阿里则是“屋脊上的屋脊”。公元9世纪中叶,在这片荒凉贫瘠的后藏高原,有一个叫古格的王朝演绎了一段从崛起到灭亡直至消失的历史。雄踞西藏西部,弘扬佛教,抵御外侮,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离奇的是,古格王朝突然由盛而衰,瞬间消失于茫茫高原,偌大的王国仅留下恢弘的遗址和遗物。   古格王朝没有留下自己的历史,甚至连君王的世系都不能完全理清,除了开始和毁灭,分别仰仗卫藏的史书及西方传教士的信函,尚能让我们看到一段模糊的来龙去脉,但中间的四五百年,除了一些大的宗教活动,古格王朝几乎完全消失在了这片高原。

古格王朝遗址的大石碑,有检票得。

古格王朝遗址是曾经拥有百万之众的金戈铁马的吐蕃王室后裔所建,距今有年的历史,整个遗址被土林环抱其中,遗址本身就是用取自周围土林的粘性土壤建筑的,所以古老城堡的断壁残垣与脚下的土林浑然一体,使人难以分辨究竟何为城堡何为土林。每当朝霞初起或夕阳余晖临近之时,古格遗址便会在土林的映衬下透射出一种残缺和悲壮美。在10世纪到17世纪,这里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

神秘的古格王朝年前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留给我们的只有那记录了古格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的古格王朝遗址。遗址的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整个遗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红庙、白庙及轮回庙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不乏精品。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吐蕃王朝末代赞普郎达玛时期,灭佛毁寺,不少避难僧人远遁阿里。

阿里地处西部边境,深受大食、印度的影响,加上又是苯教的发源地,所以便成为各种思潮、各种力量汇集之地。公元年朗达玛被一位僧人刺杀,内战纷起,4年后平民起义,吐蕃王朝崩溃。之后先后曾出现大小7个王国,西藏长期处于藩王割据局面。朗达玛的两个儿子奥松与云丹也为争夺王室相互斗争,奥松之子贝考赞为奴隶起义军所杀,贝考赞的儿子吉德尼玛衮见大势已去,回天无力,便带着三个大臣和多人,投奔阿里,并娶了当地头人的女儿。后来吉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他的3个儿子,古格王国遗址即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地。

17世纪中,古格王朝发生内乱,国王之弟请拉达克军队攻打王宫,王朝被推翻。古格覆亡后,并入拉达克(今克什米尔)一段时间,后被以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政权重新收回。古格王国遗址的统治中心在扎达象泉河(藏语为朗钦藏布)流域,北抵日土,最北界可达今克什米尔境内的斯诺乌山,南界印度,西邻拉达克(今印占克什米尔),最东面其势力范围一度达到冈底斯山麓,其都城札不让位于现扎达县城西18千米的象泉河南岸,札不让北面的香孜、香巴、东嘎、皮央遗址,西面的多香,南面的达巴、玛那、曲龙遗址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古格王朝的崇尚佛教,多次派人到克什米尔学经,翻译佛经部,得佛教之益,王朝历经数百年不衰。年,印度高僧阿底峡到阿里地区弘法,使阿里成为佛教复兴之地,佛教史称之为“上路弘法”。当时古代印度的许多重要佛教教义,就是古格王朝这里传入西藏腹心地区的。

站在当年的古格王朝之上,回想自拉萨一路走来近两千公里,终于置身于古格王朝之中,思绪一下子穿越到战火纷飞的年代,只有置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古格王朝和扎达土林那种大气磅礴的美,在这里,再好的相机也不能真正体现古格的恢弘气势!

十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古格王朝雄踞西藏西部,弘扬佛教,抵御外侮,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后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曾经盛极一时的古格王朝在十七世纪左右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少量的记载和各种神秘的传说。它的消逝至今仍是个谜。据说是在年,与古格同宗的西部邻族拉达克人发动了入侵战争,最后被打到王城,从此消亡的。

逛古格王朝遗址,个人感觉很有必要找一个导游。导游会带着你游览仅存的四座大殿,一边参观大殿一边讲述古格王朝的历史,这样才能更真实的了解古格。导游费一般是20元,讲解完再收费,在检票口和工作人员说想找导游即可,因为导游只有两个人,所以基本上导游在讲的时候都要凑够许多人才会讲。

看守古格王朝遗址的工作人员是个神人,叫普布曲桑,能听懂乌鸦的叫声,不出门,就坐在检票口那间屋子里听鸟语。“今天有人要来古格了,”甚至能听出大致来多少人,过一会儿,就看见通往札达县城那条路上尘烟滚滚……“现在游客太多了,乌鸦们不高兴,也就很少开口了。”

其实,最早关于古格王朝灭亡的说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年被拉达克王僧格南杰所灭,另一种是年亡于印度道格拉斯王朝。两种说法各自有理有据,且西藏历史上确实在阿里地区发生过这两次战争,我本人也更认可是第一种说法。

根据《拉达克纪年史》,第一种说法更有信服力。16世纪末叶,黄教立足未稳,各教派角逐纷争,拉达克王利用西藏内部的混乱对古格宣战,以报复古格王对他家族荣誉的侮辱:古格王曾经拒绝了与其妹妹的婚事。战争持续了15年,直到葡萄牙传教士带来的天主教引起政权内部对立,僧侣们引狼入室才使强大的古格遭到灭顶之灾。

但是让众多考古学家惊讶的是,从史料记载上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毁灭古格文明,硝烟散尽的古格王朝逐渐沦为一座庞大的废墟应该事出有因。史书的记载难免有误差,战争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综观札达县的地理环境,现在的象泉河决不是当年的象泉河,沙漠化十分严重,当年的这块绿洲,今天已所剩无几,只剩下了一点点土林和戈壁,这种地貌形态的变化,或许才是古格王朝消失的真正原因。

古格王朝遗址入口,进去爬上山就是遗址了。

居然在遗址里发现了一个guesthouse,不知道以前是否曾经营业过,我想有可能是给以前印度过来的僧侣住的吧。

前些年,一部叫《藏地密码》的小说使得古格王朝广为人知,但由于地处高海拔的藏北阿里地区,路途遥远,至今真正到达过这里的人其实并不算多。

进入遗址区域,从下往上看,这里有许多古人居住的洞穴,当时修行的僧侣就是居住在这样的洞穴之中,现在很多洞穴已经被火烧过,空无一物。

当年僧侣民众修行居住的洞穴。

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散,部分王室后人逃往阿里,建立了三个小王国,其中德祖衮在10世纪前后建立古格王朝,城堡是从10-16世纪不断扩建的。

对面的象泉河谷是大片大片的土林,与古格王朝遗址相望。

据导游讲,十七世纪初时,古格王国已形成庞大的贵族僧侣集团,僧人已达万人之众,寺庙如林,遍布阿里。对于古格的覆灭,说法不一,传说是由于国王改信天主教而引起藏传佛教教众不满,被拉达克人利用而最后将古格灭亡。在古格国王消失的几个世纪之后,人类似乎不知道古格王朝曾经的存在,没有人类活动去破坏它的建筑和街道,修正它的文字和宗教,篡改它的壁画和艺术风格,甚至到现在它还保留着遭到毁灭的现场。

随着导游陆续看了红庙白庙大威德殿渡母殿,但殿内不允许拍照,殿内有些佛像已在期间被毁掉,但部分壁画保存完好。

公元年拉达克人攻进札达,古格国土沦陷,留下一个类似圆明园的故事。现存于遗址寺庙内的壁画,可以说是古格遗留下来的最有价值的艺术品,虽已几百年过去了,但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内容丰富独特。除了释加牟尼、古格王、王妃等壁画内容外,在山顶的护法神殿壁画主体部分大多为密宗男女双修佛,画风强烈泼辣。壁画下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地狱之苦,各式刑罚惨不忍睹。边饰则是一长排数十位裸空行母,她们妩媚优雅,仪态万方,无一雷同。无论从美学价值还是艺术价值来看,它都能与敦煌壁画相媲美。

度母殿旁墙上的壁画,经历了沧海变桑田世事变迁之后依然诉说着这里的故事。

山体上遍布了当年僧侣修行的山洞

古格王朝遗址中的佛塔

斑驳的墙上貌似变成了昆虫的家。

古格王朝遗址海拔4米左右,从地面到山顶的王宫差不多有多米,导游说山上的很多洞穴里都是相通得,有暗道连接,直通山顶。暗道非常窄,仅能容一人通过,据说当年是可以骑马上去的,推论是来自近年的考古,发现在山顶有跑马道。

像众多王朝的历史一样,古格王朝充斥着权力纷争、兄弟反目、巧取豪夺,当然,也有繁荣的边境贸易,娴熟的金属冶炼术和权威的佛教文化。可是,如此灿烂的文明,在浩大的命运面前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只给后人遗留下空空如也的庙宇和千疮百孔的碉楼和断壁残垣的城堡。

这里的万物仿佛都是静止的,在古格王朝,除了沧桑,应该不会有更好的陪伴了吧。那感觉穿云裂帛,似乎与爱情和思念有关。

爬往山顶的途中会经过几条类似这样的隧道,确实仅能容纳一人通过。

古格王朝遗址,分夏宫和冬宫。夏宫是建在地面上,但由于年久失修,仅留下断壁残垣。冬宫则修在地下,保存基本完好。

夏宫其实就是红宫,面积很小,跟城市里一室一厅的房间差不多大小。冬宫是一个地道式建筑,盘旋通往山下,其间有一连串地穴式房屋,有了望孔、小窗,室内套室,洞中有洞,颇为复杂。在山顶上有一些开式暗道通往冬宫宫区,宫区中间是廊道,两边各有数十间居室,大小不一,都是窑洞。窑洞不仅是古格人生前的住所和修行的场所,也是他们死后的归宿之地。

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的古格王朝主体遗址,有宫殿、寺院,有碉堡、暗道和城墙等军事设施,一般居民的住房和修行的洞窟共多个,依山叠砌,直至山顶。王朝的王宫建在山崖顶,寺院及僧人房舍大部分在山腰,而居民百姓大部分在山脚。

残存下来的窑洞、房屋、碉堡、古塔等各种建筑物共处座,其中窑洞个、房屋遗迹座、碉堡60座、各类残塔28座、暗道4条。4条暗道使建筑群内部可以四通八达。外围则有黄土筑成的城墙,城墙上可以看到许多大型卵石上雕刻的佛像和藏、梵文经咒。遗址内的房屋建筑系土木结构,平顶。

遗址上可以进去的殿几乎都是锁着门的,虽然里面可能什么都没有,但如果没有导游,是进不去得。

站在古格之巅,看着远处的风云变幻,不由得感叹世事变迁。

高踞山顶的红宫也是当年古格王朝的议事厅,是古格王朝中最为华丽和高级的建筑,但也大约只有半个篮球场大,目前仅存围墙,让人遥想其间曾有过的繁华、礼仪与纷争。

据说这是以前古格王朝的告官显贵扎堆开会的地方。

如果你想古格王朝遗址拍照,那么最好是早上去,因为可以拍到日照金山,下午晚上只能拍对面象泉河谷的土林了。

17世纪时,古格里面已经有了西方来的传教士,当时的古格王和古格的宗教领袖——其实是国王的弟弟矛盾比较深,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古格国王开始借助西方传教士的力量削弱佛教的影响。年,僧侣们发动叛乱,古格王的弟弟勾结了与古格同宗的拉达克王室,利用拉达克的军队攻打古格都城,企图推翻古格王朝,于是一场残酷的攻坚战就在这里打响。

而建在一座山上的古格王宫是西藏防守能力最强的建筑,整个王宫只有一条隧道可以通到山上,从这里绝对没有可能攻打上去,而另外的地方全都是悬崖。战斗持续了很长时间之后,拉达克开始驱赶古格的老百姓在古格的半山腰修建一座石头楼,他们的想法是等这座建筑修的和山顶一样高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最终拿下古格了。

在古格的半山腰可以看到这座石楼的遗址,周围的建筑都是土,只有这里是石头砌成,而且是没有修完得,大概有十几米高。没有修完的原因是因为在修的时候,上面的古格王出了变故。据说,由于拉达克人强迫古格的老百姓日以继夜的修石楼,老百姓在下面非常凄苦的唱歌,被国王听到了,国王非常难过,于是做出了决定。一种说法是国王从悬崖上跳了下去,国王一死,古格自然也就被攻破了,另一种说法是为了挽救百姓古格王投降了。   

从历史记载上来看,似乎后一种情况更可靠。根据《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史》的记载,古格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及全家被拉达克人拉回拉达克都城列城关进了监狱。   

不管国王最后的下场怎样,古格老百姓的结局却都很惨,古格下面的无头藏尸洞就是证明。但是藏尸洞里的尸体远没有十万多,而现在又找不到古格人的后裔,那么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

行走在古格之中,站在古格之颠,此时你会发现人的渺小与脆弱,我们脚下的土地历经过亿年的变迁,我们仰望的星空是千年之外的光源,在时间面前,我们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我们能坚守的,唯有自己的灵魂。

站在红宫旁从窗子向内望去,空空荡荡,破落不堪,身后的扎达土林一望无际,夕阳余晖让看似黑暗的群山披上了金色的外衣,映着相机镜头中七彩的光晕,一切一如既往的神秘又一如既往的自然。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古格王朝最后一任国王在这里看出去的最后一眼,看到歪倒一旁的黄金酒杯,看到杯中残留的青稞酒一滴一滴的洒落,化作一缕青烟,国王的眼神深情,留恋,最后又化为痛苦愤怒和无边的地狱之火在燃烧。

古格王朝大名鼎鼎的红宫。

想当年,拉达克士兵屠城,鲜血从古格王国的顶部一直流淌进象泉河里,一个曾经辉煌的古格王国被赶尽杀绝,藏尸洞作为这场杀戮的见证,不知道有多少具尸体被砍头堆进洞穴里。任随时间流逝,洞里的无头尸体都紧紧抱在一起,他们都曾经是古格的臣民。

岩壁上,离地2米左右,毫不起眼的一个狭窄的洞穴,很难想象这就是古格王朝神秘的藏尸洞。藏尸洞的洞口很小,只能容纳一人爬行进出,洞内却十分宽敞,资料上说洞深几十米,堆满无头干尸。但我却只看到几具模糊的像是干尸和一堆石头和破布样子的东西。

据传洞的最尽头是喇嘛,紧挨着的是儿童,其次是妇女和男人。由于气候干燥,尸体没有完全腐败,尸臭味刺鼻。关于干尸洞的传说有许多种,最可信的一种说法是:当年古格兵败,拉达克人将宁死不屈的古格兵士斩去头颅,而尸骨则弃于洞中。

现在的藏尸洞已经被封锁起来,不允许参观了,再没有人去打扰那些幽怨的魂灵。

古格王朝在风雨中渐渐风化,关于王朝的更迭并不会停止,关于人间的杀戮也不曾消停。为了领土,种族,宗教,人类在屠杀中寻找文明的方向,在血风腥雨中繁衍。和平只是欲望的袈裟,当狂风卷起,世界便风声鹤唳。

经幡烈烈作响,斑驳的黄土裂变出经咒,天空变幻涌动,冈底斯山脉后,这古格王朝的重生,还要多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