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一个主要属于“小学生”的节日。本文也应一下景,讨论点关于“小学生”的内容。
实际上,“儿童”的范围很广,并不限于小学生。但就参与度而言,小学生却称得上是过儿童节的主力。因为,幼儿园太小,初中又太大,而夹在其中的小学时代,大概就是一个人对儿童节感受最深的阶段。
由此,我们大体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小学生越多,儿童节也越热闹。
而顺着这个推论,不禁又让人联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小学生最多的时候是哪一年?——现在的儿童节虽然花样多,但热闹程度显然不及以前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变化。笔者的老家在栖霞,接下来就以栖霞为例,做个简要介绍。
根据《栖霞县志》和《栖霞市统计年鉴》等资料的记载,该县(市)在校小学生最多的年份应该是年。当年,栖霞全县小学生共11.05万人。
11.05万名小学生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当年栖霞全县总人口不过59.万人。也就是说,小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18.69%。
年的栖霞县,小学生的人数为何如此之多?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就是学龄儿童基数的猛增,而这与六十年代的人口出生高峰有着直接关联。
原烟台地区下属各县,小学均为五年制,年时的学龄儿童,对应的出生年份大体为年-年(注:按照7周岁-11周岁计算,不过当时年龄卡的并不太严,早一年或者晚一年的都有,这五年只是用来说明大体情况)。而根据《栖霞县志人口》的记载,这五年当中,除年出生人口较少(人)之外,其余四年的人口出生率都达到4%左右(年的出生率为4.6%,系该县在建国后的峰值),新生儿数量则分别为:人、人、人和人。
第二,就是入学率的明显提升。
根据栖霞县志记载,年之前,该县小学入学率总体徘徊在百分之七八十上下。而在此之后,入学率基本都超过95%。
一方面是新生儿的猛增,一方面是入学率的提升,在这两大因素的作用下,年栖霞县在校小学生人数达到了一个峰值。
自此之后,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栖霞县在校小学生人数也大体呈递减趋势。其中,年这一指标回落至10万以内,总数为人;年跌破5万关口,总数为人;年又跌破两万关口,总数为人。而根据《栖霞市统计年鉴》的记载,年该市在校小学生总数为人,规模大约相当于年时的八分之一。
伴随着小学生人数的减少,学校的数量也大幅下降。年,栖霞全县共有小学所,几乎村村有小学,所谓“初小上学不出村,高小上学不走远”。而进入九十年代之后,村级小学逐渐合并裁撤,到了年,小学总数就已经缩减为所。再后来,一个乡镇大多只保留一两所小学,栖霞市小学的数量遂减至21所(年数据)。
而回到“儿童节”这个话题,小学生数量的变化,显然在儿童节热闹程度上也有体现。
笔者出生较晚,不知七十年代的儿童节是何状态,但就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前半期的情况来说,那也是相当热闹的。当时的过节流程是,各村小学分别排练节目,然后六一当天一起到完小(通常五六个村设一所完小)表演;各完小评选出佼佼者之后,再参加乡镇(公社)一级的汇演。一个儿童节过下来,颇有风风火火的感觉。而如今,一个乡镇只有一两所小学,六一这天的欢笑声,自然要少很多了。
当然了,栖霞的情况并非个例。对于县(县级市)的层面来说,以上属于大势所趋,很难有改变的方法。今日提起,别无他意,只不过是感慨时代的变化罢了。(本文作者:耳左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