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格王朝遗址位于札达县扎布让村2公里外的一座米高的黄土坡上,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形成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遗址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
古格王朝于公元10世纪前半期开始建立,先后世袭了16个国王,其王宫城堡也是从10世纪开始不断扩建,并达到全盛,于17世纪吐蕃王朝瓦解后结束。王朝遗址的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整个遗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到处都是和泥土颜色一样的建筑群和洞窟,整个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从山脚的入口沿着小径上山,半山腰有几座保存较好的寺庙建筑,分别是红殿、白殿和度母殿。殿内四壁都画满精美的壁画,画风粗犷,颜色厚重,虽经历多年却色彩依旧亮丽,一些壁画上的金漆依然闪亮发光、光彩夺目。这些记录古格王统世系、反映古格地区政治、经济活动以及文化风情的壁画在整个西藏地区绝无仅有,颇具观赏和考古价值。不过这几个大殿的门平时都是锁着的,需要喊验票的藏族讲解员来开门。寺庙的周围,有十多个洞窑,其中还藏着古代武器诸如盾牌、盔甲和大刀长剑之类。
山腰有暗道连接,沿着暗道可以直接抵达山顶的王宫。王宫有一座保存相对完好的建筑,据说是当年古格王朝的议事厅。厅内壁画主体部分大多为密宗男女双修佛,画风泼辣,用彩强烈。壁画下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地狱之苦,各式刑法惨不忍睹。边饰则是一长排数十位裸空行母,妩媚优雅,仪态万方,无一雷同。
走出遗址大门,南行约几百米,沿着悬崖边的小路绕过去,有一个离地约2米高的洞口,这就是古格遗址中最神秘的藏尸洞。洞中有洞,分三个洞厅,洞内布满腐烂掉的尸骨,据说是被当年拉达克屠杀掉的古格士兵和僧侣。奇怪的是洞中尸骨都是无头的,原因为何,至今仍是个谜。洞口有几块木条拼接的木梯,可以登上去一窥洞内风光。不过由于气候干燥,尸体没有完全腐败,散发着一种混合着酥油的怪味,无抵抗力者慎重。
在古格王朝遗址对面,有一片相当大的土林,在这里拍土林的日出日落相当的赞。西藏的日出比较晚,我们大约是七点半上车去古格遗址看日出的,上去一看,哇,已经前前后后站满了人,不少人就站到更前面的石头去了。其实这个时候离看到古格日出还早,因为这里比拉萨又靠西了不少,太阳出来更晚,并且这里看到的不是地平线上的日出,附近多山脉,所以看到的是清晨斜射的太阳打出的金光撒在古格遗址上。古格遗址的位置很适合拍日出,遗址对着日出的太阳是侧光,散发出一种古朴的质感,很有味道。
吐蕃末代王室后裔建立的政权,古格王朝在后吐蕃七百多年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然后突然人间蒸发,只留下了那些精美的壁画和土黄色的废墟在守护着这片土地。
神秘的古格王朝多年前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神秘遗址。至今仍然无从解释,古格王朝存在了七百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何会在一夜之间消亡,我们只能通过那些仅存的绚丽斑斓的壁画和古老沧桑的土林建筑,来猜测它曾经辉煌一时的历史。从现在仅存的依山迭砌的建筑群,便可以想像当时的气势恢弘,遗憾的是,如今已是人去楼空,大地恢复了最初的寂静与空荡。
在札达土林附近的一座山上,看起来很令人震撼。距今有1多年的历史。是吐蕃王朝崩溃后,王室的后代逃到这里建立的,古格王朝从建立到灭亡有多年历史,传承了20余代国王。古格王朝是如何灭亡的,这里的近十万居民是如何消失的,至今仍然是一个谜。旁边有个万尸洞,里面是尸骨,据说还有木乃伊。寺庙里的雕饰和壁画非常精美,保存完好。可能是因为这里太偏远,而且气候干燥吧。这里的日出和日落很美。
位于扎达县托林镇的古格王朝,曾经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区建立的地方政权,但却在年前一夜之间消失,这个充满神秘的遗址,在今天看来却有一种沧桑荒凉之美,在这里,可以请看守人带领进入古旧的小庙宇,可以静静的在山顶远望对面的土林。抛开历史不言,私以为这里美过埃及帝王谷。
王宫城堡是从10--16世纪不断扩建,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于17世纪吐蕃王朝瓦解后结束。古格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余米,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达余座。下部是民居,中部是寺庙,上部是王宫以及一批粮仓、武器库。是一个拥有过10万人之众的庞然大国,可竟然在年的战争中瞬间灰飞烟灭。
一说国王最后从悬崖上跳了下去,国王一死,古格自然也就城破了;另一种说法是为了挽救百姓古格投降了。不管国王最后的下场怎么样,古格老百姓的结局却都很惨,古格下面的无头藏尸洞就是证明。但是藏尸洞里的尸体远没有十万之多,而现在又找不到古格人的后裔,那么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 宫殿、洞穴、碉楼、庙宇、佛塔和城墙沿陡崖缠裹,自下而上,依山迭砌,直逼长空。古老的古格,像一座巨大的谜宫,神奇的“古格银眼”、无头干尸洞和无数的古物珍宝,将古象雄众多的神秘深锁其中。早起登顶古格遗址,在神秘遗址最高点欣赏这异域土林世界唯美日出,沉醉于其夺天造化般美景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
喜欢的话,就多评论,多点赞,多收藏哦~
对了~别忘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