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天界》的作者汪瑞,是一位在喀喇昆仑山海拔米以上特高海拔区长期驻守的边防女军人。曾经是一位不幸的绒癌患者,却幸运治愈,还奇迹般地有了自己的儿子;曾经是一位平医院的文静护士,却毅然决然走进高原,转战喀喇昆仑山、阿里高原、帕米尔高原,成为“生命禁区”的第一位心理咨询师;她融入高原之后才发现,原来高原的痛可以让人痛不欲生;高原的苦会丝丝缕缕渗透生命中的每一个缝隙;高原的险是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侥幸。而她的笔下流淌出的文字,有着女性的细腻、柔情,也有高原的冷峻、无情……

对阿里军分区狮泉河医疗站护士长汪瑞的了解,是通过见诸于报端的各种报道。知道她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是边防官兵的“知心姐姐”。当再次翻阅并完整地阅读了报告文学《走在天界》时,被她完整的体验、细腻的感情、详实的记述所感染。新疆,或者她笔下的天界,充满了灵性和感情,体现了应有的生命硬度、精神质地和灵魂域面。

我不排除当前描述西部文学的贫瘠,长期以来,军事文学,尤其报告文学一度有些“失语”,偶尔出现一些佳作,也只局限于西北,或者是甘肃省会兰州,或者新疆首府乌市,记住的作品少之又少。原《西北军事文学》主编任真在边防部队代职锻炼期间,创作的报告文学《边关》,引起了文坛的一时轰动;副主编张春燕在新疆采风后,报告文学《浪漫昆仑》获中国人口文化奖银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新作品奖二等奖,可见,只要真正地进入或者经历,描述西部的军旅文学,很容易取得成绩。

汪瑞的报告文学,是她本人的亲历生活的文字再现,发表后,并经《人民军队》报推荐给广大读者,作者和读者都是幸福的。因为在与作品的交流中,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呈现和进行,并去深刻地体验雪域高原战士们的坚持和隐忍,节制和冲放,尤其是对“军人”这一特有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并对自己所未曾经历的其他的人生形式精当把握。只有敢于阅读历史,以及对历史,特别是现时军人精神的参悟、体验和解读,才能更好地激发当代军人的革命激情,树立核心价值观念,唱响我们的内心和灵魂。

汪瑞的文学作品有独特的体验。也许是她心理咨询师的独特体验,也有她当“知心姐姐”过程中与战士交流后的人生感悟,在文章中,她把自己对人生经历、对世界和生命本身的深沉感悟,选择了一个与个人特质、秉性、经验、阅历与创作题材的合点,以报告文学的方式进行描述。使得文章通篇有着一种女性温柔特有的爱与情、有着对高原深深的眷恋与敬意、有着对历经多次危险后的后悸与对生活的热爱,文章对于雪域达板的描述,对当代军人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对于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事实上还不止于此。汪瑞少年时新疆乡村生活的经历,甚至她个人一贯良好的“自我感觉”、风趣幽默的个性,都跟长大后的工作环境(新疆)这个大背景若合一契之处。另外,汪瑞对自己本职专业的热爱,对新疆边防部队的熟悉,对战士深厚的感情,使得她的报告文学在充满战争文学的阳刚正气和崇高风范的同时,更包蕴了聪颖的文学艺术和理性智慧。作者的性格就是作品的风格,这句话用在汪瑞和她的报告文学《走向天界》正合适不过。

报告文学《走向天界》还是思想与体验的合点。报告文学没有思想不行(实际上也不可能),优秀和杰出的作品更不能没有思想,任何杰作都一定在哲学层面有自己的突破。但为表达思想而表达思想,语言的过于直白会让文章成为败笔。军旅报告文学应该是气势磅礴的黄钟大吕,也应该是沉雄阔大的高天流云。

汪瑞以女性报告文学创作很成功,得益于她对生活的捻熟,她以体验为基础、以视角为线索、以故事为章节、以经历的事件为基点,一句句道出了高原的冰冷、军人的柔情、意志的坚定与刚强。《走向天界》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写活了冰冷的边防生活,近几年,经历了报告文学作家任真的《边关》给人的感动外,当属这篇作品。作者充分的体验,并以此为前提,运用客观的描述,使文章灵动鲜活,大大增强报告文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报告文学着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在情愫,好有报告文学要求作者不仅仅要写军营生活的广阔,更要透视军营人物心理的广度,除了有雄厚扎实的军队生活底蕴外,还要敢于面对实际,敢于破除禁区,走出新路。

现在许多作家的作品,描述的军人被美化、神化或者圣化,把军人写得既不像军人又不像百姓。尤其报告文学创作中的雷同现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同一座军营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外观和内涵。即使在同一时期,这座军营也是一座“活动变形房”。军人也是社会人,一般人所具备的七情六欲,他一点也不会少。作家只有走到兵的心里去,才有可能体验到这些微妙的变化。

汪瑞的报告文学《走向天界》,很好地克服了这一点。她写的《对杏子的回忆》中的札达边防营营长王昆,就是一个心细如发的成熟男人,当笔者“无意之中对王昆营长说起我已经三年没有吃到一颗杏子”时,王营长“特意交代司务长与相熟的菜贩子联系,在送菜上山的时候捎一些杏子上山”。这个王营长是真实的。

《高原武装部部长》一节中,由于大雪封山,波林边防连的过节物资一直供不进去,为让战士过好春节,札达县武装部部长盖立民亲自带着两台装满蔬菜、猪肉、羊肉的两台车冒雪赶往连队,在“一片银白铺向遥遥的天边,近一米厚的积雪几乎没住了半个车身”的情况下,盖部长最终还是在天黑前把物资交给了孟怀壁连长手里,汪瑞平静地讲述的盖立民部长、任劳任怨的徐延利政委、沉稳细致的高英锁部长……是真实的。

在《高原边防连连长》一节中,一群承载着“健康的代价、青春的逝去、妻儿的分离”,“三十岁左右的副连、近四十岁的正连”职干部,其中孟怀壁连长就是这样的环境条件,“嘴唇由于由于血氧饱和度过低”,“嘴唇紧得发蓝,由于气候干燥,维生素的缺乏,他的嘴唇和大家一样干裂、蜕皮,裂着深深的口子,一颗颗黑色的黏稠的血珠不停地从嘴唇上渗出”,这样一群连职干部,在高寒缺氧、信息闭塞,不被人理解的边防或淡忘的高原,奉献的是青春甚至生命,坚守的信念和对党、祖国和人民的忠诚。阅读以此,对汪瑞文笔的细腻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又有什么事由不被感动?

报告文学《走向天界》,作者面对的是特殊的群体——边防官兵,写作的对象也是边防官兵,这是一个军外作家走马观花地在军营走一圈,即便是下马观花去采访一下,也很难实现的终极目标,因为他们缺乏军营生活的内核。而汪瑞的创作,除了智慧外,还有自己多年的高原生活的积淀,从一定意义上讲靠的是一种牺牲奉献精神。

在文章《红色旅行箱》中,她毫不避讳地写道“换洗的内衣裤总是要准备好几套”。因为“荒山野岭的长途跋涉,一天下来足以使每一个旅行者成为‘兵马俑’——除了黑白分明的眼珠,全身上下落满了黄色的尘土。”作者还创下了“三个月没有洗澡的历史记录”,因为高原没有洗澡的条件。作者以自己阳光的心态,一次次地向军营内外传递了她对高原的爱、对官兵的爱,对家庭的爱。

有爱的女人才能幸福,但愿有如此大爱的汪瑞是更幸福的,也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姑且慕容,在文字的海洋中摸索着前进文学新人,我手记我心,不问前程。喜欢,点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