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地区的札达县,是曾经盛极一时的古格王朝的腹地,时至今日,当地仍旧有大量兴建于公元11世纪的佛寺和宫殿遗存。年初,澎湃新闻记者走访了古格王朝的多处遗址,用自己的镜头和文字,记录下了这个延续长达七百年的王朝的昔日盛景。

说起西藏的历史,一般人都会想起吐蕃王朝和噶厦政权。然而,在9世纪吐蕃王朝覆灭到18世纪噶厦政权建立,清廷设立驻藏大臣,对西藏行使主权这之间八百余年的历史,却少为人知。

实际上,在公元10世纪到17世纪,在西藏的阿里高原,曾经存在过一个强大的古格王朝。而古格王朝的历史,又得从吐蕃王朝说起。

在吐蕃的历史上,统治集团在宗教信仰的选择上,一直在苯教和佛教之间摇摆不定。根据曾任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的川大历史系教授霍巍《古格王朝》一书的相关记载,到了9世纪,吐蕃开始走向衰落,统治集团内部更是严重分裂。公元年,支持苯教的末代赞普朗达玛发动政变上台。朗达玛一上台就下令禁止佛教,杀害僧人首领,强迫僧人还俗,关闭寺院,捣毁佛像,史称朗达玛灭佛,藏传佛教的前弘期也由此终结。

这自然激起了藏地僧侣的反抗,公元年,朗达玛被僧人刺杀,王朝崩溃。起义的民众和僧侣对王族成员大开杀戒,朗达玛的孙子吉德尼玛衮眼见大事不妙,便率领部下逃亡到了西藏海拔最高的阿里地区,娶了当地部落首领的女儿为妻,建立了政权。吉德尼玛衮临终前,将王国一分为三,札达即为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地,这也是古格王国的开端。

古格王朝前后世袭16任国王,在其鼎盛时疆域遍及阿里全境,人口有数十万之众。从政治意义上来说,它是吐蕃王族的延续;从宗教意义上来讲,它以佛教为立国之本,在其境内广建寺庙,并多次派遣僧人前往印度和克什米尔地区取经及译经,终于使得佛教在藏地再次复兴,开启了藏传佛教的后弘期;在艺术上,古格王朝的壁画、雕刻及佛教造像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在这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古格银眼”,它是古格人特有的一种制作佛像的工艺,用白银镶嵌金铜佛像的眼睛,使佛像看起来就仿佛有了生命。一直到上世纪末,第一件非传世的“古格银眼”才在古格王朝的皮央东嘎遗址中被考古队员们发现。

拍卖市场里的古格银眼,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这个曾经强盛的王朝,却在十七世纪上半叶突然消失:政权倾覆、人口骤减,只剩下一座座建立在土林(雅丹地貌的一种,放眼望去,漫天黄土,土状堆积物层累如林,顾曰土林)之上的城堡与佛寺废墟。在阿里高原冬日凛冽的寒风中,澎湃新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