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大部分城市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新出生人口数逐年降低的大背景下,未来的城市竞争格局,有人就有希望,否则就可能沦为“收缩型城市”。
贵州全省的户籍人口,年是.3万人,而常住人口为万人,这中间的差值,达到了约万人,由此可见,还是有不少贵州人,流出到省外各地打拼的。
这些外流出去的人口,少数人是来自省内的贵阳等大城市,更大的比例,还是来自于省内各市州、县城等区域,而有些小城市、县城,人口基数本来就比较少,再加上人口外流,年末的常住人口,有的就只有十几万的数量级别了。
从统计数据来看,人口基数比较大的市州,主要是集中在贵阳、毕节、遵义等城市市辖区,也有个别县城、县级市的常住人口是能够超过万规模的,比如六盘水的盘州市、毕节的威宁、黔西南的兴义市等。
我们选取了部分年常住人口在20万人以下的县城来分析,这些人口小县,主要还是分布在黔东南、铜仁等地。
常住人口在20万以下的县城,其户籍人口往往也不算多,对于这些人口小县而言,往往其户籍人口要高于常住人口,说明人口外流现象,还是存在的,甚至比例还是不小的。
在相对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常住人口往往要高于户籍人口,说明这个地方的经济比较有活力,能够吸引外来非户籍人口涌入、吸引外来资本布局,因为这个地方挣得到钱,比如贵阳的市辖区、六盘水的盘州、遵义的仁怀等。
反之,则可能出现城市收缩的倾向,而且,人口与往外流得多,城市发展也就越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人口越少、经济规模越小,越不容易挣到钱,资本越不容易进入,又驱使更多人向外流出。
当然,20万以下人口的小县城,未来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发展机会,但可能需要另辟蹊径,甚至需要打破一些常轨、惯例思维。
从省外各地的发展路径和历史经验来看,常见的主要是被吸收或者合并的模式。比如,距离省会城市、地级市较近的县城,可能会撤县设区,比如,与周边县城地理区位、经济融合度都比较深的人口小县,可能会与其他县城合二为一。
当然,谁都无法断言,未来这些人口小县的发展趋势,但是,在面对一些问题逐渐开始显现的时候,比如人多事少、架构冗余、入不敷出的时候,就可以就坡下驴,人力就可以顺应变革和潮流的发展,顺势而为了。
总体而言,无论是人口大市,还是人口小县,在人口体量这个维度上,人口数量,是与经济规模、商业热度以及投资潜力呈现出相当大的正相关关系的。
因此,想方设法留住更多人口,让更多本地人、外地人能够留在本地就业、安居乐业,才是根本之策,对于一个县是如此,一个市也是如此,一个省就更是如此,毕竟,人口流动是相对自由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人之常情,也是无可厚非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