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世光,是河南省新乡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的一名员额检察官。10月份,接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通知我参加第13期西部巡讲支教讲师团的消息时,我内心激动万分,第一时间向院党组做了汇报,院党组表示大力支持,并嘱咐我一定全力以赴做好巡讲工作。就这样,我踏上了前往西藏的支教之路。

初到时的“下马威”

西藏自然条件的恶劣和艰苦是出了名的,这让我不免有些惴惴不安。看着机舱外的蓝天白云和冰川雪山,我脑海中不时想起临行前省、市院领导们的殷殷嘱托和期望:“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要像高原牦牛一样吃苦耐劳”……

每到一地都有检察同仁们为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

傍晚,抵达贡嘎机场刚下飞机的我,接过洁白的哈达,看着自治区检察院接站负责人跑前跑后帮我收拾行装,心里感到一阵温暖;清新的空气,触手可及的蓝天和白云,又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第一印象:西藏太美啦!

然而,新鲜感还没过,强烈的高原反应不期而至。余米的高海拔,空气稀薄,气压降低,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三分之二,这种严酷的自然环境让巡讲团的几位老师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疼、心悸、胸闷甚至恶心等高原反应。严重的缺氧让我感到呼吸困难,头疼欲裂,双腿像灌了铅,走起路来脚下像踩着棉花,软绵绵的。

晚上吸氧之后,我慢慢缓过劲儿来,却一直翻来覆去睡不着。

“张主任,昨晚没睡好吧?”看着一脸疲惫的我,自治区检察院的同志关心地向我询问。交谈间我才得知,初到西藏的人都会失眠,他们每次从藏区外回来,前两天都会难以入睡,甚至彻夜难眠,直到身体机能重新适应高原环境。听到这,我不禁感慨:仅一天我就觉得非常不适应,可是藏区同志常年如此,守望的艰辛可想而知。我暗暗下定决心,无论这趟旅程多苦多难,我都一定要坚持住,完成此次支教的重任。

支教“渐入佳境”

“行政诉讼监督规则中的依职权监督‘确有必要’如何解释?”

“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具体范围有哪些?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化解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确认行政行为无效是否受起诉期限限制?”

……

每到一处授课,藏区检察干警都会非常热切地在课后或者座谈会上不断提出各类业务问题。

在西藏,由于地广人稀,办案规模普遍偏小,行政检察监督线索更是少之又少,部分基层院甚至常年无案可办,所以检察干警普遍缺少办案的实践经验,这种情况在薄弱基层院尤为突出。针对这种情况,这次巡讲我们采取了集中授课与座谈研讨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自治区和市级检察院利用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大范围的系统讲授,在县级检察院采取座谈加研讨的培训模式,结合具体案例,与当地检察干警分享成功经验,梳理打开突破口、消灭空白点的思路。这种“面对面”且立竿见影的实用性教学受到当地检察干警的一致好评。

我在西藏自治区检察院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向自治区三级院进行授课

“我们办理了两件非法采矿行政处罚非诉执行监督案件,当地法院未在法定期限内受理强制执行申请,我院启动监督程序,向法院制发检察建议,法院顺利回复。”在革吉县检察院座谈时,当地干警特别提到两起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案件。

“法院整改到位了吗?案件执行完毕了吗?”凭着多年的办案经验,我接过话茬追问到。结合以往在办案中遇到的问题,我进一步解释,以便启发大家的办案思路:“法院回复检察建议不等于整改落实,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也不等于执行完毕,如何把检察建议做成刚性、做到刚性,避免纸面回复,如何跟踪问效,避免行政处罚‘打白条’,这是行政检察监督的关键所在。”

巡讲团成员在西藏地区多个基层院进行座谈和研讨

支教的日子忙碌而充实。巡讲到阿里地区检察机关时,干警们提问最多的是在案件线索匮乏、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消灭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空白?确实,阿里地区平均海拔米,年平均温度不足零度,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生命之禁区”,很多群众对法律不了解,案件数量也少。

阿里地区检察机关提出这个问题我深有感触。年,行政检察“自立门户”成为“四大检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最高检党组适应社会新要求、谋求检察新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万事开头难,如何破局、如何化解、如何把案件办成精品,成为困扰我们的难题。

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曾这样鼓励我们:近乎于荒漠,才更有可能画出新美的图画。按照最高检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工作部署,我院探索出了“五个公开”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机制,成功选编、推送出多个全国、全省典型案例。

于是,我结合办案经历,向阿里检察机关同事们建议结合最高检文件精神,可以探索在行政复议阶段受行政机关邀请介入,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在法院审判阶段受邀介入,拓宽化解渠道,合力化解行政争议,同时提高办案质量,打造精品案件、培育典型案例,确保案案精品、件件过硬。最后我们巡讲团成员都主动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