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全国双拥办联合发布“最美拥军人物”先进事迹。
十位代表十面旗帜,十篇文字十种人生,身处不同地、同怀拥军情。
从扎根边陲到创办军校,从创业典型到脱贫先锋,从烈士母亲到伟大军嫂......道不尽浓浓拥军情,说不完暖暖拥军义。
中国退役军人融媒体独家专访,一起领略新时代拥军典型的别样风采。
01
莫浩棠
“实业拥军”用情至深
莫浩棠,现年63岁。
18岁入党、入伍;24岁转业从政,35岁涉足商海,创办广东三正集团,以“树正气、走正道、出正果”的“三正精神”引领企业不断发展,同时把“实业拥军”落在实处。
创业初期四处奔波,饭没准点吃过几餐,觉没正点睡过几次。尽管企业事务繁忙,可莫浩棠须臾没有忘记拥军的初衷。20多年间,集团及下属企业安排伤残和退役军人及其子女就业超过人次;莫浩棠个人和企业共向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捐赠超过1.1亿元,其中为爱国拥军事业捐助万元……
莫浩棠常说:“小舢板只有组成舰队才能出海远航,众马奔腾远胜匹马向前。”年8月15日,东莞爱国拥军促进会创立,莫浩棠任会长。
为凝聚社会力量,为东莞的爱国拥军事业增光添彩,莫浩棠同会员一道,借力东莞民间热心拥军的优良传统,着力整合民间力量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先后有50多家企业和19位民营企业家成为爱国拥军的中坚力量。如今,东莞爱国拥军促进会已成为东莞知名的民间爱国拥军平台、宣传爱国主义的窗口、驻军官兵和军烈属的暖心人、政府“双拥”工作的助手。7年来,先后获得“双百拥军行模范单位”“五A级社会组织”“最美社会组织”等荣誉。
莫浩棠之所以坚持拥军近30年,离不开父亲对他的影响。“不拥军,不爱军,就是自毁长城!”多少年过去,莫浩棠总也忘不掉父亲说过的话。
02
贺晓英
工资里的爱
年3月1日,贺晓英到湖南省张家界市洪家关光荣院当服务员。35年来,她坚守“事无大小,只要做得好,就贵气,就高尚”的信念,从护理、厨师、小工干起,从帮老同志洗脸、梳头、剪指甲做起……将这些平凡的小事坚持了35年。
贺晓英还有一件坚持了35年的事,那就是“买零嘴”。
35年来,贺晓英坚持从工资里面挤出一点钱来,为光荣院的老人们买“零嘴”。她每次进城办事,都会到市场上买回老人们爱吃的甜酒、蛋糕、泡米粑粑。从最初的每月省出5元、8元,到后面涨到每月50元、元,为了买“零嘴”孝敬光荣院的老人,贺晓英花了不下8万元。
老红军甘光云没有牙齿,每天吃饭爱喝一口酒,贺晓英把米饭煮得软软的,每月挤出一点工资给老人备三五斤酒。年,无儿无女的甘光云离开人世,他对贺晓英说:“感谢党给我送来一个好闺女,伺候我,给我买酒喝。”听到这话,贺晓英的眼泪止不住地流。
35年来,贺晓英每天早上6点起床,连续工作14个小时以上;为位革命老人养老,为93位活到80岁以上的革命老人披麻戴孝;30多次被评为全国、省、市、县先进个人。她总说,英雄们为革命奉献一辈子,我要以一个红军烈士后代的孝心尽孝,全心全意照顾好英雄,让他们可以安度晚年。
03
涂伯毅
命运多舛初心永在
年轻时的涂伯毅,外表俊朗,善于和人交流,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把好手。年农历大年初九,在朝鲜战场的一次战斗中,涂伯毅被美军飞机投掷的凝固汽油弹严重烧伤。
回国后,部队安排了全国各地的名医为其治疗。整整一年,医务人员都不让涂伯毅照镜子,甚至连所有反光的物体都尽量移走。直到有一天,涂伯毅趁医务人员不注意,医院外的一处水塘,通过倒影看到了自己烧伤后的模样,不由得失声痛哭,“因为面部皮肤烧伤严重,连哭也不能张大嘴巴,当时连死的心都有了。”
那一年,涂伯毅20岁。
涂伯毅至今都记得,有一次,他和战友散步时路过一所小学,小朋友看到涂伯毅的脸,竟吓得哇哇大哭。
在那段消沉的日子里,涂伯毅最常想到的还是战友。和那些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战友相比,自己是幸运的。他振奋精神,重塑生活信心,立志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在单位,涂伯毅主动请缨从事档案管理等工作,且自学舞蹈表演、合唱指挥、家电维修等技能,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多面手”。
如今,90岁高龄的涂伯毅依旧坚持在国防教育一线,以亲身经历传播革命军人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04
次仁罗布
扎根边陲殚精竭虑
22年前,结束15年军旅生活的次仁罗布,没有选择地方安排的工作,而是主动要求复员返乡。次仁罗布的家乡,是札达县底雅乡底雅村,一个位于西藏边境的村子。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次仁罗布积极鼓励动员村里的年轻一代、退役军人留在家乡、建设家乡。次仁罗布带头深入村组,向农牧民普及国防知识;他还成立了村党支部党员义务巡逻队,组织义务巡逻队与护边员、民兵等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守卡、巡逻工作。
底雅乡地形复杂,平均海拔米以上,而底雅村地处底雅乡政府驻地,距离县城公里,是边境最前沿、国门第一线。每年冬天,大雪封山长达半年之久,底雅几乎与外界隔绝,物资运送不进来,生活极其艰难。
次仁罗布并未因为条件艰苦动摇自己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信念。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始终秉着军队优先、军人优先的原则,为边防部队提供保障,积极配合边防部队完成守边护边固边任务。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次仁罗布同志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组织成立了底雅村农林牧专业合作社、民间施工队,建立村级砂石料场等,并通过入股底雅村农林牧专业合作社的形式,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大幅增加村民就业。
05
曹恒
两代人拥军为报恩
曹恒的父母曹迎军、倪振娥是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十大最美拥军人物。
年的一个雨天,曹迎军、倪振娥夫妇拉着几百公斤的煤块匆匆往家赶,因天黑路滑,不慎连人带车翻进路边的水沟,曹迎军被死死地压在板车下。危难之际,两位路过的解放军战士把夫妇俩救了上来,医院救治。
从那时起,夫妇两便暗自决定,“等咱们有了钱,一定要报答亲人解放军!”打那之后,曹恒听父母说得最多的,就是“解放军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
因为深深的爱军情结,曹恒年参军入伍,在东南沿海某海防部队服役。退役后,曹恒把对军营的爱化为拥军行动,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工资向守卫祖国边防、海岛的战士赠送慰问金和慰问品50余万元。
20世纪80年代末,曹恒的父母好不容易凑钱买了一辆中巴车跑客运。第一天上路,夫妇俩在车前放上“拥军车”标牌,“军人乘车一律免费”。30多年过去,曹家的中巴车从1辆变成多辆,唯一不变的,还是两口子当年定下的规矩——“军人乘车一律免费”。作为新时代拥军人,为更好地宣传国防和双拥工作,曹恒和哥哥出资建设了我国第一个由个人开设的拥军网站——“夫妻拥军网”。网站自上线运转至今,已经走过了快14个年头,受到广大网民的点赞和认可。
一家两代人,30多年拥军情怀不改。曹恒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军营和军人的爱,把父母爱国拥军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绽放出新时代的光芒。
06
宋妍嫱
一生一世真爱献英雄
年12月5日,四川省道孚县子龙山突发火灾,战士吕援雄和战友接到命令后,立即赶赴火灾现场救援。灭火行动开始不久,风向突转,大火顺势而上,他们瞬间被烈火吞噬,15名战士壮烈牺牲,吕援雄成了唯一的幸存者。不幸的是,他全身烧伤面积高达80%,双手十个手指全部被截断。
“感谢上天把她送到我身边,这个坚强而美丽的女子”。吕援雄口中的“她”,就是宋妍嫱。
年5月,宋妍嫱听妹妹讲述了吕援雄火海救援的英勇事迹,她找到英雄的联系方式,并主动与他取得联系。
从最初只是希望给英雄一些鼓励,到后来发现吕援雄其实是个可爱的人,宋妍嫱的心中酝酿着一个惊人的决定——照顾英雄一生一世。
年11月,经历了长达四年的爱情长跑,宋妍嫱和吕援雄步入婚姻的殿堂。看到吕援雄精心策划、布置的求婚现场,听到他亲口向她求婚时,宋妍嫱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每天守着残疾的丈夫,独自撑起一个家,值得吗?”看着吕援雄、宋妍嫱二人凝望对方时眼中流露出的甜蜜与宠溺,大家终于理解了宋妍嫱常说的那句话——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07
郭海明
开通“直通车”为部队育人才
郭海明,年出生,湖北武昌职业学院校长。大学毕业后,郭海明立志强军报国,在率领自身创办的企业与其它军工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要实现中国梦,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人才。
投资并接手管理武昌职业学院,使郭海明拥有了实现梦想的舞台。他力排众议,提出要举全校之力争取成为国家和军队开展定向士官培养的试点学校。
6年来,学院积极为退役军人谋发展,采取军人优先、边聘边用、外聘内用、高薪聘请等招才引智举措先后从部队和国防科技大学等全国著名军事院校聘请了多名退役的专家教授、干部和士官为学员授课。6年来,学校先后向全军各部队输送了余名定向士官优秀人才,获得了军地普遍赞誉。
郭海明不是军人,却要求自己时刻以军人的姿态冲锋战斗。年初,在武汉抗击疫情最吃紧的时刻,郭海明自筹资金余万购买医疗、生活物资,医院慰问抗疫一线的军队医护人员0人次,向医院捐赠急需的桌椅张。得知火神山、医院建设者需要专用隔离点,郭海明带领学校教职工对学校的间宿舍进行改造,及时为火神山、雷神山建设者提供隔离场所。在他的感召下,先后有余名士官生自觉投身家乡抗疫第一线。
08
阿迪雅
边境线上是我家
在距离达茂草原哈赤山号中蒙界碑5公里的边境线处,一户飘着五星红旗的牧户格外引人瞩目,这里就是阿迪雅的家。
阿迪雅用块红砖在自家东山坡上摆出“中国”字样,这红砖是他一块一块从搬走的牧民家搜集来的,他要告诉所有人,这里是中国!
20世纪90年代,阿迪雅在守边放牧中,发现一群马奔跑的方向和速度异常。前往查看时,他发现2名盗马贼正将80多匹马从中蒙边境赶出国。阿迪雅见状,立刻向盗马贼飞奔而去。盗马贼看到“来势汹汹”的阿迪雅后,弃马而逃。
年夏天,阿迪雅在自家院里竖起旗杆,挂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从那时起,巴音哈拉草原上又多了一抹常年飘动的“中国红”。每逢节假日,他都要带领全家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矫健的雄鹰在蓝天展翅翱翔,俯瞰着原野总把家乡眷恋,红砖拼成的“中国”二字是阿迪雅一家不变的初心,蓝天下的五星红旗,是一代代护边人不变的守望。
09
张兴会
一针一线缝思念
年7月16日11时30分,西藏山南军分区边防某团二连三班副班长古怒,在边境武装巡逻时,突遇山体塌方,为救战友,壮烈牺牲。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张兴会几度哭至昏厥,仿佛整个世界轰然坍塌。
16年过去,当记者问张妈妈是否还想念自己逝去的儿子时,一秒钟,不到一秒钟,张兴会的眼眶湿润了。
“只要不看到他的照片,只要不提到儿子当年巡逻的地方,就不想……”
母亲对儿子的思念,永远不会停止。只不过,十六年如一日,张兴会将自己对儿子的爱,融进针线,一针针地缝进鞋垫和棉鞋。“以前在古怒当兵的时候,鞋垫和鞋子都是我做的,现在他不在了,我还会继续做,虽然失去了一个儿子,但我得到了更多儿子。”16年来,官兵们亲切地称张兴会为“古妈妈”。“烈士的母亲,就是我们的娘。”
这位慈祥又可爱的兵妈妈,将爱意撒满雪域边关,将对战士的关爱沁入绿色军营,温暖着更多的“兵儿子”,受到了官兵们的拥戴和全社会的尊重。
兵妈妈张兴会,带给我们持久的感动。
10
拥军船集体
六十年初心不改
薪火相传拥军情
一条在海图上找不到的特殊航线,一艘从未抛锚停航的“拥军船”,谱写了一首当代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英雄赞歌。
年4月,院夼村村民王道伦和王义宽驾驶渔船在返航途中遭遇大雾和强海流,在苏山岛海域附近迷失航路。就在两人体力耗尽、感到绝望之时,他们的求救声被岛上巡逻的战士听见,十几名解放军官兵在岸上站成一排,使劲敲着锣鼓为他们指引航向,最终帮助渔船冲出困境。
在官兵的精心照料下,二人身体渐渐康复。渔家汉子不善言辞,却把恩情刻在心里。从此,最好的船只作“拥军船”,最好的舵手作船长,最好的码头作“拥军码头”,院夼村村民驾驶着“拥军船”义务为驻守在苏山岛上的部队运送物资、接送官兵及家属。
60年初心不改,“拥军船”六任船长、五代船,平均每年往返个航次,累计航程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5圈。
一曲团结奉献歌,深情传唱一甲子。60载岁月如歌、斗转星移,60年人事交迭、时光变迁,不变的是镌刻在蔚蓝大海上的这条永不停歇的航线。水乳交融、亲如一家的军民情谊,已然镌刻进院夼人与苏山岛驻军的生命记忆。
福利时间:在评论里留言,写下自己的“八一”节日祝福。小花将随机抽取5位战友送出“兵妈妈”张兴会手工编织的鞋垫一双。每双鞋垫要花费10天的时间,一针一线都倾注真心!
文章来源:中国退役军人(ID:zgtyjr)。转载需注明来自“中国退役军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