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仁增旺姆在教授徒弟宣舞。记者达珍永青摄
象泉河在札达县底雅乡底雅村拐了个弯,就像转了个舞步,欢快地跳跃着,一路改道,由东向西奔腾而去,一直奔向下游的什布奇村。
底雅,又名“地牙”,源于象雄语,是藏语系的一种,意为“水质好、村庄美”,被誉为“阿里小江南”,平均海拔米,气候湿润,鸟语花香。
在底雅村,在一个绿树掩映、溪流潺潺的半山坡上,一个身材高挑的60岁老人,身着艳丽的藏式服装,在阳光下翩翩起舞,她的嘴里唱着歌词,她的步伐由慢变快,仿佛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是在自家门前草地,而是在节日舞台。
她,就是仁增旺姆,底雅乡唯一的自治区级宣舞非遗传承人。
太阳高高照着,风轻轻吹着,仁增旺姆忘情地跳着。在这个忘情瞬间,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懵懂少女,一步一个脚印,从底雅跳到札达,从青丝跳到白发,在漫漫人生路上,用舞步绚烂着自己的“宣舞人生”。
从蹒跚起步到人中翘楚
仁增旺姆的家,在底雅村荣堆组。在这里,马阳河和荣堆河合二为一,一路浅吟低唱,流进了象泉河。
从小就喜欢跳舞的仁增旺姆,15岁那年,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选择。那一年,她选择了宣舞,喜欢上宣舞优美的舞姿、柔美的曲子。她跟父母学,跟村里的长辈们学,甚至在夜深人静时,她还一个人在院子里偷偷地学。
在宣舞中,她感受到快乐,忘记了忧伤。她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宣舞,跳出精彩的人生。
宣舞是一种极富古韵风情且雍容华贵的,以说、唱、跳相结合的藏族传统抒情歌舞。“宣”是象雄语,是汉语翻译时的音译,“玄”“宣”“鲜”都有人用过,都表示“歌舞”之意。宣舞基本表演形式是女舞者双臂相连,男舞者手持皮鼓伴奏。盛装的舞者边唱边跳,舞蹈节奏先慢后快。
宣舞与另外两种阿里流传的“卡而”和“卓”(包括锅庄),是具有浓郁象雄文化特色的两大系列歌舞。年,经国务院批准,宣舞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底雅乡地处峡谷,是宣舞盛行之地。底雅宣舞同古格宣舞一样,原是一种宫廷舞蹈,在旧西藏,只有贵族才能享有。而现在,在社会主义新西藏,它早已成为劳动人民的舞蹈,在节日盛会、在朋友聚会,在盛大舞台、在田间地头,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可以自由、快乐、尽情地跳舞,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仁增旺姆就是从父辈们那里继承了宣舞,继承了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学习宣舞的那一天起,仁增旺姆就没有停止舞蹈的步伐,她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逐步成为同辈中的佼佼者,成为底雅宣舞骨干和非遗传承人。
在宣舞中弘扬传统文化
上世纪80年代初,札达县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仁增旺姆负责宣舞舞蹈队,旨在让宣舞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年,仁增旺姆入了党,当上了底雅村小组长。从那时起,在重大节日,仁增旺姆经常带着舞蹈队到底雅乡、札达县跳舞,舞蹈队优美的舞姿、美妙的歌声,使底雅宣舞的名声越传越远,成为札达宣舞中一朵靓丽的奇葩。
从年开始,政府每年发给仁增旺姆多元的务工补助,用以对宣舞传承的扶持。也就从那时起,仁增旺姆在心中默默告诉自己:宣舞是藏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一定要把宣舞发扬光大,让人们在宣舞中感受藏文化的无穷魅力。
于是,她开始通过收徒的方式传承宣舞,弘扬藏民族传统文化。
扎西央宗是仁增旺姆的第一个徒弟,也是仁增旺姆手把手教出来的宣舞“高手”。
今年45岁的扎西央宗中等个子,也是底雅村人,从十几岁开始,她就迷上宣舞,对仁增旺姆十分崇拜,一心一意想拜她为师。
看到扎西央宗的诚心,仁增旺姆便开始手把手地教她跳宣舞,从舞蹈动作到歌曲唱腔,从服装穿着到神情表达,她都耐心细致地一一传授。
在她的悉心传授下,扎西央宗进步很快,逐步成为宣舞骨干。现在,仁增旺姆已收了底雅村底雅组、马阳组、古让组、荣堆组4个组的旦珍旺姆、拉宗等20多名徒弟。
在传授宣舞技艺的同时,仁增旺姆还经常告诉徒弟们,宣舞是一门舞蹈艺术,它传承的,不仅是舞蹈,更是藏民族文化。我们要在宣舞传承中弘扬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宣舞这朵艺术奇葩,在中华文化大花园中尽情绽放,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艺术芳香。
传承步伐永不停歇
仁增旺姆深深地知道,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非遗传承人行列,形成完备合理的传承人梯队,确保传承好、保护好、弘扬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光靠她一个人,宣舞是很难发扬光大的。因此,她发动徒弟们收徒弟,通过传帮带,让底雅宣舞走出底雅、走出札达,走向阿里、走向全区。
仁增旺姆的徒弟扎西央宗现在也收了徒弟德庆曲珍、央宗等,年轻人对宣舞的热爱,让宣舞队伍日益壮大,现在,底雅村全村70户人,绝大部分人都会跳宣舞。
每年4月,在杏树花开的季节,仁增旺姆就带着大家一起在“康布堆庆”节上表演宣舞,那激动人心的盛大场面至今让她记忆犹新,那是宣舞学习、教授和传承的最好机会,也是宣舞普及的最佳时机。
年,底雅村终于成立了自己的文艺队,仁增旺姆的徒弟和徒弟的徒弟们,成为文艺队的骨干力量。文艺队到底雅乡,到札达县,甚至到阿里地区表演,使底雅宣舞在阿里家喻户晓。
文艺队在外出表演时,以前每人每天有元收入,现在,每人每天有元的务工补贴,大大增加了群众收入,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另外,仁增旺姆每年还有1.1万元的非遗传承经费,家里日子越过越幸福。
制作一套宣舞表演服装要多元,而且全是自己制作的,服装名叫“央鲁”。这也是非遗传承的一项重要内容,仁增旺姆不仅自己会做,也将制作技艺传给了徒弟们。
传承的步伐永不停歇。近年来,底雅乡不断加大非遗保护力度,非遗文化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继承。现在,札达县共有宣舞传承人5人,其中一名国家级宣舞传承人于去年去世,现在要做的,就是在自治区级宣舞传承人中申报一名国家级宣舞传承人,这是宣舞传承的一件大事。
象泉河依旧奔腾不息,宣舞传承也会代代相传,这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接力赛,也是一场不断发扬光大的文化传承。
阳光下,年迈的仁增旺姆还在忘情地跳舞,一脸的虔诚、满腔的热忱,那是一个灵魂舞者对生命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盼。作为非遗传承人,她的“宣舞人生”还在继续,她的非遗传承还在续写新的辉煌。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