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雄文化的活化石:孜珠寺。
▲孜珠寺。对于多数人来说,象雄和雍仲本教既熟悉也陌生;熟悉是因为对西藏历史文化有了解的人,对象雄文明多少都有所耳闻,陌生则在于,对雍仲本教,并非所有人都了解。
幸而,象雄文化还有自己的活化石:孜珠寺。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孜珠寺,来一探象雄和雍仲本教广阔的世界。
01谁是藏族文化的根源?
孜珠寺被人誉为“失落的秘境”,但是我更愿意称其为“象雄文化的活化石”。这座古老的雍仲本教寺庙,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年的象雄时期。
象雄文明是青藏高原早期文明,发源于今天西藏阿里地区冈仁波齐神山和玛旁雍措圣湖一带。古老的象雄文明,和雍仲本教密不可分。
▲冈仁波齐山。相传,幸饶弥沃切从魏摩隆仁来到冈仁波齐,在这里,他改良原始本教创立雍仲本教。随后,雍仲本教逐步发展,从今天西藏阿里地区逐步发展到整个藏区。
古老的雍仲本教文化,成为当时雪域高原的文化核心。后来,雍仲本教文化发展,形成早期青藏高原社会文明的基础,从而形成象雄文明。
象雄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藏医和天文历算、舞蹈艺术文化的基础。今天,藏族很多民俗文化都起源于象雄时期,比如我们熟悉的挂五彩经幡、转神山、朝拜圣湖、磕长头、撒龙达、堆石供、酥油花、喂桑、朵玛、擦擦。这些习俗都来自古老的象雄文明,所以,象雄文明是藏族文化根源。
▲将调和好的酥油凃塑于做好的形体上。根据《世界地理概说》及其它历史研究学术记载,象雄地域分三部分:里象雄、中象雄、外象雄。
比较主流的说法是,我们今天以阿里冈仁波齐神山为里象雄、今天那曲尼玛县当惹雍措为中象雄、今天昌都丁青孜珠寺为外象雄。
▲孜珠寺神舞。所谓里、中、外象雄,主要以冈仁波齐为地理参考,近似我们今天国际地理“中东”和“远东”这个地理概念。但是里、中、外之间没有严谨地理界定,只有大概区域参照。
第二代藏王穆赤赞普时期,人们按照不同区域修建了三十七修行处,孜珠寺是其中一座。它距今约有三千年历史,是雍仲本教在西藏地区的最大寺庙。
▲孜珠寺外景。孜珠寺是外象雄地区古修行道场的中心,囊括了今天昌都地区、四川西部地区和青海玉树地区、云南西北地区。孜珠寺所在的昌都地区丁青县旧称为“琼布”,意为大鹏鸟的后裔。
公元七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伏击了末代象雄王李迷夏,象雄王国逐步走向衰败,雍仲本教也逐步被边缘化。
▲孜珠寺木雕。由于战争的原因,一部分象雄贵族从今天阿里地区迁徙到了外象雄,所以孜珠寺继续延续了象雄的宝贵文化财富,成为象雄文化活化石。
孜珠寺从第一代活佛穆邦萨东开始,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十分杰出的学者,比较有名的有八十位之多,后来称之为“孜珠八十”。从象雄时期开始,雍仲本教历史上的著名大师多数都曾在这里修行,所以,孜珠寺可以说是半部雍仲本教历史。
02孜珠山上孜珠寺
孜珠寺位于孜珠山上,“孜珠”在藏语中的含义是六座山峰,它是雍仲本教四大神山之一。在寺庙中,有很多关于这座神山记载和神话传说。而且,这些传说基本都可以找到与其对应的自然现象和景观。
▲雪后的孜珠寺。孜珠山由六座山峰组成,僧人们为每一座山峰都起了名字,其中从下往上的第二座山名为“无垢水晶峰”。
近年发现,在孜珠寺后山有一处岩洞,岩洞内有钟乳石和水晶柱,经常有人进洞采水晶石,寺庙无奈用水泥封堵住了洞口。所以,“无垢水晶峰”并不单纯为赞美。
孜珠山是高原台地地貌,寺庙建筑分层修建于山体,形成错落有致的僧舍布局。
▲孜珠寺僧舍,错落有致。自然形成山体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山体左侧的“天门”,根据寺庙记载,这是雍仲本教历史著名大师的占巴南喀闭关修行洞。
修行洞是孜珠寺一大特点,历史上雍仲本教很多著名大师都曾在这里修行过。类似的修行洞,据寺庙记载,有处。
在占巴南喀修行洞内部山体有一处自然形成小“天窗”,相传此处可以通往佛国净土,“天门”被称之为“心灵镜子”,有可以看到前世今生的寓意。
▲孜珠寺”心灵的镜子“。孜珠寺山脚下有两条河,汇聚之后形成阴阳水的景观。夏季雨水大的时候,汇聚而成的河水泛起水花,形状宛如藏传佛教“双鱼”图腾。
其中,向西的河流在孜珠寺脚下形成七个水湾,犹如一条洁白哈达环绕孜珠山。因河道地势形成的水湾,恰似供水碗环绕着孜珠山。
每一位来过孜珠寺的人,都会对上山的盘山公路留下深刻印象。从丁青向西行驶下G国道进入一条峡谷,由谷口进入约一千米左右,便上了盘山公路。
▲孜珠山云海。这条路是唯一进入孜珠寺的公路,也是孜珠寺的景观大道。这条蜿蜒曲折公路修建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除弯道多外,不同位置的景色也截然不同。
夏天,沿着盘山公路两侧可以看到不同种类的野生植物覆盖。据不完全统计,孜珠山约有九十几种植物,其中多数为具有藏药功效的药用植物。寺庙把这些植物进行采摘炮制后,成为制作藏香和甘露原料。
▲孜珠寺神舞。这里有三十多种动物,除了人工饲养的家畜外,还有野生动物二十多种,包括比较罕见的雪豹。
如果遇到天葬,能看到成群秃鹫在山顶盘旋。运气好的话,盘山公路上可以看到成群岩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浓缩在一座山上。
03象雄文化的窗口
之所以说孜珠寺是象雄文化的活化石,是因为寺庙保留着很多古老象雄文化传承,比如唐卡和壁画、藏医和天文历算传承。其中最为珍贵的,当属十二年一次的“孜珠神舞”。
▲孜珠寺神舞。“孜珠神舞”又被称为羌姆,羌姆在西藏也叫做“跳神”或者“神舞”,是自象雄时期流传至今一种舞蹈形式,在寺庙重大法会时表演。
孜珠寺神舞的特别之处,在于每逢鸡年才进行神舞表演,上次神舞表演是年。
孜珠神舞是根据《桑阿林巴说阎罗十判善恶经》编排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丰富的剧情当中,表演人物众多,时长需要两天。剧情当中,不单纯是舞蹈表演,而且有台词对白、并且有音乐伴奏。演员全部是寺庙僧人,表演集合了现代歌舞剧、戏剧和话剧特点。
▲孜珠寺羌姆面具。说孜珠寺是博物馆,也是因为孜珠寺大殿和几处主要经堂保留了象雄绘画风格的唐卡和壁画。值得一提的是,寺庙还保存一部象雄时期历史文物,其中一部分就陈列在孜珠寺大殿。
孜珠寺大殿的一层和二层悬挂着四十多幅大幅唐卡,天花板上绘有本教坛城彩绘。从尺幅和数量上,应当是国内本教寺庙当中绝无仅有的。
▲孜珠寺坛城彩绘。除大殿外,孜珠寺的几个学院都有不同的壁画绘画,其中扎仓学院的壁画最为精美。在扎仓学院壁画当中,可以看到和敦煌壁画近似的立粉堆金绘画方式。
象雄风格的绘画,在用色习惯上,和其他派别的绘画流派有所区别。而东垛家族的绘画,继承了象雄时期的艺术风格,被寺庙所和信众所认可。寺庙里的唐卡和壁画,绝大多数是由几个著名本教唐卡画师传承绘画的。
▲孜珠彩绘壁画。孜珠寺作为外象雄文化传承的中心,不单纯是承载着象雄文化,更是给世人了解西藏和象雄的窗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348.html